见虎一毛不见其斑道家笑儒者之拘儒者嗤道家之放皆不见本也[意林]

傅子曰圣人之道如天地诸子之异如四时四时相反天地合而通焉[意林]

夫五经则四海也传记则四渎也诸子则泾渭也至于百川沟洫畎浍苟能通阴阳之气达水泉之流以四海为归者皆溢也[北堂书钞艺文部太平御览学部]

语曰能理乱丝乃可读诗余虽无治丝之能而悟闻诗之义[太平御览学部艺文类聚杂文部]

鲁恭王坏孔子旧宅得周书阙无冬官汉武购千金而莫有得者遂以考工记备其数[太平御览学部]

礼者履也律也义同而名异五礼者吉凶军宾嘉也[艺文类聚礼部太平御览礼仪部]

礼云继父服齐衰傅子曰母舍己父更嫁他人与己父绝甚于两夫也又制服恐非周孔所制亡秦焚书以后俗儒造之[意林]

论语圣人之至教王者之大化乡党篇则有朝廷之仪聘享之礼尧曰篇则有禅代之事[意林]

诗句

物理论

  • 注释:这是一首讨论道家、儒家思想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和理解的诗。

见虎一毛不见其斑

  • 注释:字面意思是看见老虎,却看不到它的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无法了解本质,或者只看片面,不全面。

道家笑儒者之拘

  • 注释:道家嘲笑儒家过于拘泥于传统礼仪或规则,认为这些束缚了人的自然发展。

儒者嗤道家之放

  • 注释:儒家则讥讽道家过于放纵无度,忽视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

皆不见本也

  • 注释:两者都未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

傅子曰圣人之道如天地诸子之异如四时

  • 注释:传说中,傅说(古代的一个贤臣)曾说,圣人的治国之道就像天地一样广阔无边,而不同学派之间的差异就像四季更替一样变化无常。

夫五经则四海也传记则四渎也

  • 注释:五经相当于整个四海(指天下),而传记相当于四条大河,都是用来说明学问或知识的重要性。

诸子则泾渭也至于百川沟洫畎浍

  • 注释:各种学说就像泾河与渭河一样分明,但最终汇入百川之中。这里比喻各种思想或学说最终都会融合在一起。

苟能通阴阳之气达水泉之流以四海为归者皆溢也

  • 注释:如果能够沟通阴阳之气,疏通水源,使四海归于一处,那所有的江河都会泛滥成灾。这里比喻如果各种思想能够和谐统一,那么世界将会一片混乱。

译文

这首诗主要讨论的是不同学派的思想观念,包括道家、儒家等,他们各自的观点和理解存在差异,但都未触及事物的本质。诗中引用了一些历史典故和成语,如“见虎一毛不见其斑”、“五经则四海也”,来强调知识的广博和多样性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思想统一的担忧,暗示如果思想不统一,可能会导致世界的混乱。

赏析

此诗通过对比和类比,展示了各种思想观念的不同特点及其对事物本质理解的局限性。诗人通过对道家、儒家等不同思想的讨论,表达了对思想和知识多样性的肯定,同时也对可能带来的混乱表示担忧,体现了作者深刻的思考和敏锐的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