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营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译文:

《难经·论脉》中,《一难》篇提出,人体的十二经脉都有动脉,而唯独取寸口(位于手腕横纹上端)的寸口脉可以决定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及大小肠等)的生死、吉凶之法。

注释:

  • 难经:《难经》是古代的一部医学著作,其中包含了很多关于针灸治疗和脉诊的知识。
  • 论脉:《难经》中有多个关于脉诊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探讨了如何通过脉象来判断人体健康和疾病的状态。
  • 十二经皆:指的是人体共有十二条经络,每条经络都由特定的穴位构成,它们分布在人体的不同部位。
  • 独取寸口:在脉诊中,通常只选择寸口这一部位的脉象进行观察和分析。《难经》认为,只有寸口这一脉象能够反映出五脏六腑的功能状态。
  • 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指通过观察寸口的脉象,可以判断出人体的五脏六腑是否存在问题,甚至预测到疾病的发展趋势和预后情况,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何谓也?然:这里的“然”是一个古文中的疑问词,用来引出对前文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说明。
  • 手太阴之脉动:指的是手太阴肺经的脉搏跳动。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络之一,它从胸部开始,经过肩关节,到达手部。在寸口处有肺经的脉搏跳动,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寸口处的脉搏来了解肺经的功能状态。

赏析:
这段文字是《难经·论脉》中关于脉诊的一个核心观点。通过强调“寸口”这一特定部位的重要性,以及其与五脏六腑功能的密切关系,揭示了中医诊断学中一个重要的脉诊技巧。这种以局部反映整体的方法,体现了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的独特理解。同时,通过对“呼吸定息”,“一呼三吸”和“一息行六寸”等具体数值描述,使得理论更加直观易懂,便于实践中应用。此外,文中还提到了脉象的变化与昼夜时间的关联,如一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的脉动次数和五十度周天循环,进一步丰富了脉诊的理论体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