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脉有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何谓也?
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
《难经·论脉》中的“六难”是一篇关于脉象的讨论,其中第一难就是讨论脉有阴盛阳虚和阳盛阴虚的情况。
原文:
曰:脉有阴盛阳虚,阳盛阴虚,何谓也?
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故曰阳盛阴虚。是阴阳虚实之意也。
译文:
有人问:“什么是脉有阴盛阳虚,阳盛阴虚呢?”
答曰:“通过按压可以得到损伤小而浮脉,通过按摸可以获得损伤大的而沉脉,所以说脉有阴盛阳虚。通过按压可以得到损伤小而沉脉,通过按摸可以获得损伤大的而浮脉,所以说脉有阳盛阴虚。这是因为阴阳虚实的意思。”
注释:
- 曰: —— 表示接下来会解释或讨论的问题。
- 脉有阴盛阳虚,阳盛阴虚: —— 指的是在诊脉时观察到的一种现象,即脉象中有阴气过盛阳气不足,以及阳气过盛阴气不足。
- 浮之损小,沉之实大: —— 描述了通过触摸得到的脉象特点,浮脉损伤小意味着虚弱,沉脉损伤大意味着强壮。
- 故曰: —— 表示根据前文的解释得出的结论或判断。
- 是阴阳虚实之意也: —— 这是阴阳虚实理论的一部分,用于解释脉象中阴气和阳气的变化情况。
赏析:
《难经·论脉》中的这段文字是对脉象变化规律的描述,通过对浮脉和沉脉的分析,揭示了阴阳气血变化的实质。浮脉和沉脉的对比,反映了人体的健康状况。通过这种分析,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出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发展变化。这种理论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医诊断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