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一脉为十变者,何谓也?
然:五邪刚柔相逢之意也。假令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心脉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脉微缓者,胃邪于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脉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心脉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五脏各有刚柔邪,故令一脉辄变为十也。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如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通假字等,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进行翻译。

(一)

“曰:一脉为十变者,何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问:为什么说一脉有十种变化呢?

“然”的意思是:然后,然后是。

“五邪刚柔相逢之意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是五脏邪气刚柔相遇的意思。

(二)

“假令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心脉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脉微缓者,胃邪于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脉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心脉沉甚者,肾邪干心也;心脉微沉者,膀胱邪干小肠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假如心脏的脉搏急速的很,那么就是肝邪侵扰了心脏;如果心脉微促的,就是胆邪侵犯了小肠;如果心脉大的很,就是心邪自己侵犯了心脏;如果心脉微小而有力的,就是小肠邪气自己侵犯了小肠;假如心脉舒缓有力的,就是脾邪侵犯了心脏;假如心脉轻微而有力的,就是胃邪侵犯了小肠;假如心脉涩滞有力的,就是肺邪侵犯了心脏;假如心脉微弱有力,就是大肠邪气侵犯了小肠;假如心脏脉搏沉重有力的,就是肾邪侵犯了心脏;假如心脉轻微沉弱的,就是膀胱邪气侵犯了小肠。这是因为五脏各自有其刚柔不同的邪气,所以一脉的脉象就变了十种不同的情况。

(三)

“然”,然后,然后是。

“假令心脉急甚者,肝邪干心也”“心脉微急者,胆邪干小肠也”“心脉大甚者,心邪自干心也”“心脉微大者,小肠邪自干小肠也”“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心脉微缓者,胃邪于小肠也”“心脉涩甚者,肺邪干心也”“心脉微涩者,大肠邪干小肠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假如心脏的脉搏过于急促的很,那么就是肝邪侵害了心脏;如果心脉微促的,就是胆邪侵犯了小肠;如果心脏脉搏强大的很,就是心邪自己侵犯了心脏;如果心脉微小而有力的,就是小肠邪气自己侵犯了小肠;假如心脏脉搏舒缓有力的,就是脾邪侵犯了心脏;假如心脏脉搏轻微而有力的,就是胃邪侵犯了小肠;假如心脏脉搏涩滞有力的,就是肺邪侵犯了心脏;假如心脏脉搏微弱有力,就是大肠邪气侵犯了小肠;假如心脏脉搏沉重有力的,就是肾邪侵犯了心脏;假如心脏脉搏轻微沉弱的,就是膀胱邪气侵犯了小肠。这是因为五脏各自有其刚柔不同的邪气,所以一脉的脉象就变了十种不同的情况。

【赏析】

本篇选自《难经·论脉》中的《十难》一节。文章首先提出一个总问题:一脉何以有十变?接着以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所谓“一脉”,是指人正常的正常脉搏而言,即平人常以“一息四至”(即一呼一吸为一次呼吸,共八次呼吸为一息)作为正常脉搏的标准。所谓“十变”,则是说正常人的正常脉搏在临床上有可能出现多种不同的变化情况,也就是脉搏的脉象可以出现十种不同的变化。文章从理论上阐述了这一论点,并且举出一些具体事例加以证明。

本篇所论述的是五脏之间相互关系的学说。《难经》认为五脏各有其阴阳属性和刚柔特点,故能形成不同的病理变化。例如肝主怒,属阳、属刚,若因情绪急躁或过度激动而使肝气上冲犯心时,可导致心神不宁而出现心慌、心跳等现象,即所谓“肝气内风”。又如胆主决断,属阳、属刚,若因情绪过度紧张、恐惧或恼怒而使胆气上逆犯胃时,则会出现胸胁胀痛、嗳气吞酸等症状,即所谓“胆气上溢”。此外,其他四脏与脾、胃、肺、肾之间的关系,也都如此。这种理论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难经》的理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脏腑经络学说,而且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