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脏腑发病,根本等不?

然:不等也。其不等奈何?然:脏病者,止而不移,其病不离其处:腑病者,仿佛贲响,上下行流,居处无常。故以此知脏腑根本不同也。

诗句解析与译文:

  • “难经 · 论病 · 五十二难”: 这是《内经》中的一篇文章,专门讨论医学理论和病理,是古代中医学的重要文献资源。

  • “曰:脏腑发病,根本等不?”: 这一句提出了一个问题关于脏腑(即内脏)发病时的根本差异。

  • “然:不等也。”: 回答了前面的问题,指出脏腑在发病时的根本性差异。

  • “其不等奈何?”: 这是对前面问题的具体追问,想要了解这种根本差异的原因或表现是什么。

  • “然:脏病者,止而不移,其病不离其处。”: 描述了脏病的特征,即病变部位固定且不会移动。

  • “腑病者,仿佛贲响,上下行流,居处无常。”: 描述了腑病的特性,即病情变化迅速,上下流动不定,且没有固定的居住位置。

  • “故以此知脏腑根本不同也。”: 通过上述描述,得出结论脏腑之间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注释:

  1. “难经” - 指的是《黄帝内经》中难度较高的部分,常涉及复杂的医学理论探讨。
  2. “论病” - 讨论疾病的性质、原因及治疗方式等。
  3. “五十二难” - 可能指的是《内经》中的一部分,具体篇目已不可考,通常用于阐述复杂医学观点。
  4. “脏腑发病” - 指人体内部器官(如肺、肝、脾等)发生病理状态的过程。
  5. “根本” - 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始基础或主要特征。
  6. “不” - 表示否定意义。
  7. “止” - 停止或静止的意思。
  8. “而” - 连接词,表示前后句的顺承关系。
  9. “其” - 指代前文提到的脏腑。
  10. “不等” - 指脏腑之间的差异性。
  11. “奈何” - 疑问词,询问原因或解决方法。
  12. “脏病者” - 特指中医理论中认为属于内脏的疾病。
  13. “止而不移” - 病变局限在一个部位,不会向外扩散。
  14. “其病不离其处” - 意味着病变局限于某一特定位置。
  15. “腑病者” - 特指中医理论中认为属于六腑的疾病。
  16. “仿佛” - 形容变化快速且不易察觉。
  17. “贲响” - 形容疾病症状突然而剧烈。
  18. “上下行流” - 指疾病症状有向上方或下方扩散的趋势。
  19. “居处无常” - 指疾病的发作没有规律性和持续性。
  20. “故” - 表示因果逻辑关系。
  21. “以此知脏腑根本不同也” - 根据以上论述,可得出脏腑间确实存在根本性的差异。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脏腑的生理特性,阐述了中医理论中脏腑功能和病理状态的区别。脏腑作为人体的中心器官,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各有特点,体现了中医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分析脏腑的不同之处,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和病理反应机制,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这首诗也显示了中医学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哲学思考,反映了古人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