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息,可不惧哉!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又曰:“预备无虞,古之善政。”又曰:“蜂虿尚有毒,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故曰:有备无患。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

《戒备:国之大务》

在《将苑·卷一·戒备》中,诸葛亮深刻阐述了国防的重要性,其文言表达出“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的观点。他详细分析了国家若因小失大、疏忽防务,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如“覆军杀将,势不逾息”,即军队覆没、将领丧命,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有备无患成为治理国家的金科玉律。

诸葛亮强调,面对国家可能遇到的任何困难与挑战,君臣应共同承担责任,夜以继日地筹划国是,选拔有德有能力的人才担任要职。这种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精神,是对国家安定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

从历史角度来看,诸葛亮的这段话体现了古代政治家对国家安全的高度重视,也提醒我们今天,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忽视安全这一底线问题。《将苑·卷一·戒备》不仅仅是一篇政治文献,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如何应对各种内外威胁的指南。

国家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网络等多个层面。正如诸葛亮所言,任何细小的疏漏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影响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加强国家的安全建设,提升国民的安全意识,以及建立健全的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也是每个国家必须面对的挑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