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天势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孛不殃,风气调和;地势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门幽洞,羊肠曲沃;人势者,主圣将贤,三军由礼,士卒用命,粮甲坚备。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注释】:

将苑·卷二·兵势

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日地,三曰人。

天势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孛不殃,风气调和;

地势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门幽洞,羊肠曲沃;

人势者,主圣将贤,三军由礼,士卒用命,粮甲坚备。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

【译文】:

行军作战的形势有三种:一种叫天时,即自然的条件;一种叫地利,即地形和地势;第三种是人和,即军队的士气。善于打仗的人,根据天时的情况,利用有利的地理环境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所到之处就没有敌手,所要攻击的地方就能万无一失了。

赏析:

《孙子•谋攻篇》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这是说战争双方情况了解的程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胜负结果。在战争中,“知己知彼”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但“知彼”比“知己”更为重要。因为战争是一种实力较量,没有充分了解对方的实力和意图,就难以取胜。三国时期曹操曾说:“观兵有术,计定奇正。”(《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就是强调对敌情了解的重要性。

本篇开头就点明了这一道理:“夫行兵之势有三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意思是说,行军作战有三种形势,一是天时;二是地利;三是人和,三者缺一不可。这既是对古代战争经验的总结,也为后世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提供了宝贵的军事原则。

“天势者,日月清明,五星合度,彗孛不殃,风气调和”。这里所说的“天势”,指的就是天时、时机、时机。所谓“日月清明”,是指天时良好,有利于军事行动;“五星合度”,即五星运行合乎规律,有利于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彗孛不殃”,即彗星不危害人间,也说明天时正常、国泰民安;“风气调和”,即社会风气和谐融洽、政治清明。这些因素都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

“地势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门幽洞,羊肠曲沃”。这里的“地势”是指地理形势。所谓“城峻重崖”,指的是山峦起伏,险峻异常;“洪波千里”,指的是大江大河奔腾不息;“石门幽洞”,是指深山老林之中的隐蔽洞穴;“羊肠曲沃”,则是形容山路迂回曲折而险峻。这些地理条件也是作战的重要依据。

“人势者,主圣将贤,三军由礼,士卒用命,粮甲坚备”。这里的“人势”主要是指人的素质、士气和组织纪律。所谓“主圣将贤”,是指领导者英明、将领杰出;“三军由礼”,是指军队遵守军纪、令行禁止;“士卒用命”,是指士兵忠诚可靠;“粮甲坚备”,则是指武器装备精良。这些因素都是保证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最后一句说:“善将者,因天之时,就地之势,依人之利,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意思是说善于带兵打仗的人,能够根据有利的天时、地利和人和的优势,去进攻敌人,就能取得完全的胜利。

本篇所阐述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军事思想,虽然与孙武的思想有所不同,但其核心观点却是一致的。孙武认为,战争是一种实力的较量,只有充分了解敌方的实力和意图,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战略战术,从而取得胜利。而本篇则强调了天时、地利和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仍然是非常宝贵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