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佛子。菩提萨埵体性华光地。能于一切世界中。十神通明智品。以示一切众生种种变化。以天眼明智知三世国土中微尘等一切色。分分成六道众生身。一一身微尘细色成大色分分知。以天耳智知十方三世六道众生苦乐音声。非非音。非非声。一切法声。以天身智知一切色。色非色。非男非女形。于一念中遍十方三世国土劫量。大小国土中微尘身。以天他心智知三世众生心中所行。十方六道中一切众生心心所念苦乐善恶等事。以天人智知十方三世国土中一切众生宿世苦乐受命。一一知命续百劫。以天解脱智知十方三世众生解脱断除一切烦恼。若多若少从一地乃至十地灭灭皆尽。以天定心智知十方三世国土中众生心。定不定非定非不定。起定方法有所摄受三昧百三昧。以天觉智知一切众生已成佛未成佛。乃至一切六道人心心。亦知十方佛心中所说法。以天念智知百劫千劫大小劫中。一切众生受命命久近。以天愿智知一切众生贤圣十地。三十心中一一行愿。若求苦乐若法非法。一切求十愿。百千大愿品具足。是人住地中。十神通明中。现无量身心口分别用。说地功德。百千万劫不可穷尽。而尔所释迦略开神通明品。如观十二因缘品中说

梵网经 · 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上

若佛子,菩提萨埵体性华光地。能于一切世界中,十神通明智品。以示一切众生种种变化。以天眼明智知三世国土中微尘等一切色。分分成六道众生身。一一身微尘细色成大色分分知。以天耳智知十方三世六道众生苦乐音声。非非音。非非声。一切法声。以天身智知一切色。色非色。非男非女形。于一念中遍十方三世国土劫量。大小国土中微尘身。以天他心智知三世众生心中所行。十方六道中一切众生心心所念苦乐善恶等事。以天人智知十方三世国土中一切众生宿世苦乐受命。一一知命续百劫。以天解脱智知十方三世众生解脱断除一切烦恼。若多若少从一地乃至十地灭灭皆尽。以天定心智知十方三世国土中众生心。定不定非定非不定。起定方法有所摄受三昧百三昧。以天觉智知一切众生已成佛未成佛。乃至一切六道人心心。亦知十方佛心中所说法。以天念智知百劫千劫大小劫中,一切众生受命命久近。以天愿智知一切众生贤圣十地,三十心中一一行愿。若求苦乐若法非法。一切求十愿。百千大愿品具足。是人住地中,十神通明中,现无量身心口分别用,说地功德。百千万劫不可穷尽。而尔所释迦略开神通明品,如观十二因缘品中说

诗句和译文

若佛子,菩提萨埵体性华光地,能于一切世界中,十神通明智品,示众生种种变化。

  • 解析: 这句描述了佛陀(或佛子)具备的智慧与能力,能够洞察并理解世间万物及其变化无常的特性。其中“菩提萨埵”指的是具有菩提心的菩萨,“体性华光地”则表明其本质为光明和纯净之地,能够照耀众生。

以天眼明智知三世国土中微尘等一切色,分分成六道众生身。

  • 解析: 这一句说明了佛陀通过超越常人的天眼,可以看到跨越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的微尘以及其他物质,并且能够将这种视觉信息分解,洞察到这些物质如何在不同六道之中变化和存在。

以天耳智知十方三世六道众生苦乐音声,非非音。非非声。一切法声。

  • 解析: 这表明佛陀不仅能看到物质世界的变化,还能够听到来自十方三世六道众生的声音,包括他们的苦乐和各种音声,这些声音被形容为“非非音”和“非非声”,即超越了常规意义上的音乐和语言。

以天身智知一切色,色非色,非男非女形,于一念中遍十方三世国土劫量。

  • 解析: 这里强调了佛陀对于色彩和形态的理解超出了传统认知,他能在一瞬间内观察到所有颜色的存在,并且知道所有这些都是虚幻的,没有实体的“非男非女形”。

以天他心智知三世众生心中所行,十方六道中一切众生心心所念苦乐善恶等事。

  • 解析: 通过天他心,佛陀能够洞察和理解所有众生的内心活动和思想,包括那些在十方三世中的所有六道众生的心念和感受。

以天人智知十方三世国土中一切众生宿世苦乐受命,一一知命续百劫。

  • 解析: 这意味着佛陀具有一种超自然的能力,能够感知和理解每一个众生在过去生中遭受的苦乐以及他们的命运,并且这种感知可以持续不断地延续百劫。

以天解脱智知十方三世众生解脱断除一切烦恼,若多若少从一地乃至十地灭灭皆尽。

  • 解析: 这表明佛陀能够通过智慧帮助众生解脱烦恼,无论是从最微小的个体还是从最高的灵界都可以达到这种境界。

以天定心智知十方三世国土中众生心,定不定非定非不定。起定方法有所摄受三昧百三昧。

  • 解析: 这表示佛陀能够洞察众生的心态,无论是处于平静的状态还是动荡不安的状态,都能准确判断并引导他们进入定境。

以天觉智知一切众生已成佛未成佛,乃至一切六道人心心。亦知十方佛心中所说法。

  • 解析: 这表明佛陀具有超越观察的能力,能够看到所有生命体最终是否成佛的过程,以及在十方佛心中所传达的教义。

以天念智知百劫千劫大小劫中,一切众生受命命久近。

  • 解析: 通过天念智,佛陀能够了解所有众生的寿命和他们所经历的时间长度,无论是短暂还是漫长的劫都无所不知。

以天愿智知一切众生贤圣十地,三十心中一一行愿。若求苦乐若法非法。一切求十愿。百千大愿品具足。

  • 解析: 这表明佛陀能够理解众生的愿望和需求,无论他们祈求什么,他都能够满足,并且有着无尽的愿望去满足众生的需求。

诗句和译文的注释

若佛子,菩提萨埵体性华光地,能于一切世界中,十神通明智品,示众生种种变化。

  • 注释: “若佛子”指的是对佛法有深厚信仰并致力于修行的人;“菩提萨埵体性华光地”是指拥有菩萨般崇高品德和清净心灵之人;“能于一切世界中”表明其智慧无所不在,能洞悉世间一切事物;“十神通明智品”则是佛教中的高阶智慧表现,涵盖了观察、听闻、思维、记忆、言语、辩才、忍辱等多方面的能力。

以天眼明智知三世国土中微尘等一切色,分分成六道众生身。

  • 注释: “以天眼明智”指的是借助天眼通的洞察力来洞察世间万物;“三世”指的是前世、今世、来世;“国土中微尘等一切色”则是指世间的一切物质和现象,如微尘、颜色等;“分分成六道众生身”意味着这些物质和现象在六道众生中呈现出不同形态和变化。

以天耳智知十方三世六道众生苦乐音声,非非音。非非声。一切法声。

  • 注释: “以天耳智知”指的是通过天耳通的听觉来感知世间的声音;“十方三世六道众生苦乐音声”则是指来自十个方向(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东南、东北),过去、现在、未来的众生所发出的苦乐之音;“非非音”和“非非声”则是指超越常理的声音形式。

以天身智知一切色,色非色,非男非女形,于一念中遍十方三世国土劫量。

  • 注释: “以天身智知”指的是通过天身通的感知能力来理解世间的色彩和形状;“色非色”则是一种超越物质存在的哲学观念;“非男非女形”则是指没有性别的身体形态;“于一念中遍十方三世国土劫量”意味着在这种状态下,能够观察到整个世界的一切角落和细节。

以天他心智知三世众生心中所行,十方六道中一切众生心心所念苦乐善恶等事。

  • 注释: “以天他心智知”指的是通过天他心来洞察众生的内心世界;“三世众生心中所行”则是指过去、现在、未来的众生的行为和念头;“十方六道中一切众生心心所念苦乐善恶等事”则是指在不同的空间和时间维度下,众生内心的感受和思考方式。

以天人智知十方三世国土中一切众生宿世苦乐受命,一一知命续百劫。

  • 注释: “以天人智知”指的是通过天人慧来理解众生的命运和宿世因果;“十方三世国土中一切众生宿世苦乐受命”则是指在过去的轮回中,每个众生所承担的命运和承受的苦乐;“一一知命续百劫”意味着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个众生的命运,并继续这种状态直到百劫结束。

以天解脱智知十方三世众生解脱断除一切烦恼,若多若少从一地乃至十地灭灭皆尽。

  • 注释: “以天解脱智知”指的是通过天解脱来帮助众生摆脱烦恼;“若多若少从一地乃至十地灭灭皆尽”则是指这种智慧可以在任何层次的众生中发挥作用,无论是处于最低级的阶段还是达到最高级别的灵界。

以天定心智知十方三世国土中众生心,定不定非定非不定。起定方法有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