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佛子。菩提萨埵光明体性地。以三昧解了智。知三世一切佛法门。十二法品名味句。重诵。记别。直语。偈。不请说。律戒。譬喻。佛界。昔事。方正。未曾有。谈说。是法体性名第一义别。是名味句中说一切有为法。分分受生。初入识胎。四大增长色心名六住。于根中起实觉。未别苦乐名触识。又觉苦乐识名三受。连连觉着受无穷。已欲我见戒取善恶有。识初名生。识终名死。是十品现在苦因缘果观。是行相中道。我久已离故。无自体性。入光明神通。总持辩才。心心行空。而十方佛土中现劫化转化百劫千劫。国土中养神通。礼敬佛前咨受法言。复现六道身。一音中说无量法品。而众生各自分分得闻心所欲之法。苦空无常无我一谛之音。国土不同身心别化。是妙华光明地中略开一毛头许。如法品解观法门千三昧品说
这首诗是佛教经典《梵网经》中的一段。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上。下面是对这段文字的逐句翻译,以及注释和赏析:
若佛子,菩提萨埵光明体性地。以三昧解了智,知三世一切佛法门,十二法品名味句。重诵,记别,直语。偈。不请说。律戒。譬喻。佛界。昔事。方正。未曾有谈说。是法体性名第一义别,是名味句中说一切有为法。分分受生,初入识胎,四大增长色心名六住,于根中起实觉,未别苦乐名触识,又觉苦乐识名三受,连连觉着受无穷。已欲我见戒取善恶有,识初名生,识终名死。是十品现在苦因缘果观,是行相中道。我久已离故,无自体性。入光明神通,总持辩才。心心行空,而十方佛土中现劫化转化百劫千劫,国土中养神通,礼敬佛前咨受法言,复现六道身。一音中说无量法品,而众生各自分分得闻心所欲之法,苦空无常无我一谛之音,国土不同身心别化。是妙华光明地中略开一毛头许,如法品解观法门千三昧品说
译文:
如果是一位佛子,那么他应明白菩提萨埵光明体性地,通过三昧解了智,知晓三世一切佛法门。十二法品名味句,重诵,记别,直接言语。偈颂中没有要求诵读或讲解,而是直接表达佛陀的法体性。这是第一义的分别,即味句中所说的一切有为法。众生分分受生,初次进入识胎时,由四大增长而成色心的六种住(眼等),在根中产生实觉,未辨别苦乐的名称为触识。又因为觉察苦乐而产生识,称为三受,连续地感受无尽的苦乐。欲望成为我见的人会受到戒禁,并分辨出善恶,开始名为生,终结名为死。这是十品现在苦因缘果观的修行方法。我已长久脱离了自我,没有任何本体。进入光明神通,总持辩才。心心行空,而十方佛土中的劫化转化了百劫千劫。国土中养育神通,恭敬地向佛前咨询并接受法言。再次出现六道身形。在一个音符中讲述无量的法品,而众生各自分分得听闻心中所想要的法则,苦空无常无我的一种真实之声。国土不同、身心各别地化现,是在微妙的华光光明之地中稍微展开的一角。如同法品的解观,观察法门千三昧品所说。
关键词及注释:
- 菩提萨埵:指对佛法的觉悟与修行。
- 光明体性地:意指佛陀的智慧如同光明一般普照众生。
- 三昧解了智:指通过禅定达到的智慧状态。
- 三世一切佛法门:指佛法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所有教法。
- 十二法品名味句:指佛教中十二个基本的教义或戒律。
- 重诵:重复诵读某些经文。
- 记别:记录区分的意思。
- 直语:直接表述而不加解释的语言。
- 偈颂:一种佛教诗歌形式,用来陈述教义。
- 不请说:不需要他人讲解或诵读的教诲。
- 律戒:佛教法规和戒律。
- 譬喻:通过比喻来解释教义的方式。
- 佛界:佛陀的世界,即佛教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 过去事: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事件或经历。
- 方正:正直、端庄。
- 未曾有:从未有过的事物或概念。
- 谈说:讨论、谈论。
- 是法体性名第一义别:这是佛法的本性。
- 是名味句中说一切有为法:这是味道、味道的组成部分中所说的所有现象。
- 分分受生:每一刹那都在生死轮回中。
- 初入识胎:最初进入感觉世界的状态。
- 四住:色住、眼住、眼识住、意识住,指众生的四种身体状态。
- 触识:感知到的感觉和认识。
- 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指人的感受和体验。
- 已欲我见戒取善恶有:表示欲望成为我见的人会受戒并分辨善恶。
- 识初名生:开始时的生起。
- 识终名死:最后的终结。
- 十品现在苦因缘果观:指当前存在的苦因缘和果报观想。
- 行相中道:修行的方法和态度,即实践和修习的正确方式。
- 我久已离故:我已经离开了自我中心的观念。
- 无自体性:没有自己的实体性质。
- 光明神通:光明般的神通能力。
- 总持辩才:总持是指具有广泛的理解力,辩才则是指善于辩论的能力。
- 心心行空:内心实践空性的思想。
- 十方佛土中现劫化转化百劫千劫:指在十方佛祖所在的世界中,佛陀的功德能够使世界历经百劫千劫的转化。
- 国土中养神通:在国土之中培养和维持神通。
- 礼敬佛前咨受法言:恭敬地向佛前咨询并接受佛法的言论。
- 复现六道身:再次显现六道众生的身份。
- 一音中说无量法品:指在一个音符中可以讲述无数的道理和法门。
- 众生各自分分得闻心所欲之法:每个众生都能各自听到他们所渴望听闻的佛法。
- 苦空无常无我一谛之音:强调苦难、空性和无常是宇宙的基本真理,而没有“我”的存在。
- 国土不同身心别化:不同的国土有着不同的物理环境和文化特征,但众生的身心是不同的。
- 妙华光明地中略开一毛头许:在微妙的华光光明之地中略微展开了一点。
- 如法品解观法门千三昧品说:按照佛教的教义和方法来修行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