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佛与无量百千之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譬如须弥山王,显于大海;安处众宝师子之座,蔽于一切诸来大众。

尔时,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各以其盖,共供养佛。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诸须弥山、雪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香山、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大海江河、川流泉源,及日月星辰、天宫、龙宫、诸尊神宫,悉现于宝盖中。又十方诸佛,诸佛说法,亦现于宝盖中。

尔时,一切大众睹佛神力,叹未曾有。合掌礼佛,瞻仰尊颜,目不暂舍。长者子宝积,即于佛前,以偈颂曰:

目净修广如青莲,心净已度诸禅定;

诗句:

  • 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
  • 注释: 维摩诘,又称净行,是古代印度的一位高僧。此经是讲述维摩居士与释迦牟尼佛的一场对话,内容涉及佛教哲学和伦理道德。佛国品第一指的是这部《维摩诘经》的第一品,主要讨论了佛陀在众弟子中的形象及其教诲。
  • 译文: 彼时,佛与无量百千之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譬如须弥山王,显于大海;安处众宝师子之座,蔽于一切诸来大众。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佛陀与众多众生共襄盛举的场景,如同须弥山王在浩瀚的大海中矗立,而佛陀则安坐在宝盖之下,成为所有众生的庇护所。这种场景象征着佛陀的大智慧和无边慈悲,使得众生得以安心。

译文: 尔时,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各以其盖,共供养佛。

  • 注释: 这句话描述了宝积以及其他五百位长者之子,他们携带珍贵的七宝盖来到佛所,以表示对佛法的崇敬和虔诚。头面礼足是古印度一种基本的礼拜仪式,包括头、面、两手合十、两膝着地,以及脚触地等动作。
  • 译文: 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诸须弥山、雪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香山、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大海江河、川流泉源,及日月星辰、天宫、龙宫、诸尊神宫,悉现于宝盖中。又十方诸佛,诸佛说法,亦现于宝盖中。
  • 注释: 这里的“三千大千世界”指一个广大无边、由无数的空间和时间组成的宇宙。须弥山是佛教中的一座名山,代表着世界的中心。而“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等则是其他著名佛教圣地的名称。这些地名的出现,不仅显示了佛陀教导的深远影响,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佛陀教诲的极高评价和敬仰之情。
  • 译文: 尔时,一切大众睹佛神力,叹未曾有。合掌礼佛,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 注释: “睹佛神力”意为亲眼目睹了佛陀的力量和智慧。“合掌礼佛”是指双手合十致敬,是对佛陀的尊敬和感激之情。“瞻仰尊颜”意味着仔细观察并赞叹佛陀的容颜。“目不暂舍”则表达了人们对于佛陀的敬仰之情,以至于连视线都不敢离开。
  • 译文: 长者子宝积,即于佛前,以偈颂曰:目净修广如青莲,心净已度诸禅定。
  • 注释: 这里“偈颂”是一种佛教文学形式,通常包含佛教教义和诗歌。“目净修广如青莲”意指宝积的修行清净且宽广,就像莲花一样纯净无暇。“心净已度诸禅定”则意味着他已经达到了心灵的深度禅定。
  • 译文: 目净修广如青莲,心净已度诸禅定;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佛陀在信徒心中的伟大形象以及佛教教义的影响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