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见世间诸所有,十力哀现是化变。

众睹希有皆叹佛,今我稽首三界尊;

大圣法王众所归,净心观佛靡不欣!

各见世尊在其前,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皆谓世尊同其语,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

普得受行获其利,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或有恐畏或欢喜。

或生厌离或断疑,斯则神力不共法;

稽首十力大精进,稽首已得无所畏。

稽首住于不共法,稽首一切大导师。

稽首能断众结缚,稽首已到于彼岸。

稽首能度诸世间,稽首永离生死道;

悉知众生来去相,善于诸法得解脱。

不著世间如莲华,常善入于空寂行;

达诸法相无里碍,稽首如空无所依。

尔时,长者子宝积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是五百长者子,皆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闻得佛国土清净,唯愿世尊,说诸菩萨净土之行。”佛言:“善哉,宝积!乃能为诸菩萨,问于如来净土之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于是宝积及五百长者子,受教而听。

诗句及译文:

  1. 悉见世间诸所有,十力哀现是化变。
  • 诗句释义:我看到了世间所有的一切,这些变化都是十力的哀愁所体现的。
  • 译文:我见识到了世间的一切,这些变化都是因十力的悲哀而产生的。
  1. 众睹希有皆叹佛,今我稽首三界尊。
  • 注释:众生看到这样的场景都赞叹佛陀的伟大,而我则向他跪拜在三界的至尊面前。
  • 赏析:这句话表现了众生对佛陀的崇敬和自身对于佛陀的虔诚态度。
  1. 大圣法王众所归,净心观佛靡不欣!
  • 注释:伟大的佛陀是所有众生的归宿,当我们以清净的心灵去看待佛陀时,无不会感到喜悦。
  • 赏析:这里强调了佛陀在众生心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佛教修行者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1. 各见世尊在其前,斯则神力不共法;
  • 注释:每个看到佛陀的人都在他的前方,这是因为佛陀具有非凡的力量和能力。
  • 赏析:这表达了佛陀超越凡人的能力,是所有众生的楷模。
  1.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 注释:佛陀通过一个声音来讲解佛法,而不同的众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接受。
  • 译文:佛陀通过一种声音传达教义,众生根据各自的理解和接受方式来领会。
  1. 皆谓世尊同其语,斯则神力不共法;
  • 注释:所有人都认为佛陀和他们讲的话是一样的,这是因为佛陀具有超凡的力量。
  • 译文:他们都认为佛陀和他们讲的是一样的话语,这是因为佛陀拥有超凡的能力和影响力。
  1.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所解。
  • 注释:佛陀通过一种声音来传达佛法,众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领悟。
  • 译文:佛陀通过一个声音传达教义,众生根据自身的理解来领会。
  1. 普得受行获其利,斯则神力不共法;
  • 注释:普遍能够接受并实践佛法的人将会得到利益,这是因为佛陀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
  • 译文:普遍能够接受并践行佛法的人们将因此获得好处,这是因为佛陀的力量是无法比拟的。
  1. 佛以一音演说法,或有恐畏或欢喜。
  • 注释:佛陀通过一种声音来传达佛法,人们或许会感到恐惧或是欢喜。
  • 译文:佛陀通过某种声音来阐述教义,人们可能会感到恐惧或高兴。
  1. 或生厌离或断疑,斯则神力不共法;
  • 注释:有些人可能产生厌离或消除疑虑,这是因为佛陀的影响力是无法比拟的。
  • 译文: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厌恶而离开或解决疑惑,这是由于佛陀的神奇力量所致。
  1. 稽首十力大精进,稽首已得无所畏。
  • 注释:向十力表示尊敬和敬意,表明已经克服了恐惧。
  • 译文:我向十力致敬,表示我对它的敬仰和尊敬,因为我已经克服了恐惧。
  1. 稽首住于不共法,稽首一切大导师。
  • 注释:我将我的敬意献给佛陀,因为他是所有导师中的杰出者。
  • 译文:我将敬意献给佛陀,因为他是所有导师中的佼佼者。
  1. 稽首能断众结缚,稽首已到于彼岸。
  • 注释:我能解除众人的束缚,我已经到达了解脱的境地。
  • 译文:我能解开众生的枷锁,我已经到达了解脱的境地。
  1. 稽首能度诸世间,稽首永离生死道;
  • 注释:我能引导众生度过世俗世界,我将永远远离轮回的道路。
  • 译文:我能带领众生穿越世间的纷扰,我将永远摆脱轮回的束缚。
  1. 悉知众生来去相,善于诸法得解脱。
  • 注释:我知道众生从生到死的过程,并且擅长于了解佛法,从而达到解脱。
  • 译文:我知道众生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并且精通于各种佛法,从而达到了解脱的境界。
  1. 不著世间如莲华,常善入于空寂行;
  • 注释:我不执着于世间的事物,就像莲花一样纯洁。我总是致力于追求真理和智慧,进入空寂的境界。
  • 译文:我不迷恋世俗之事,就像莲花一样纯净。我总是致力于追求真理和智慧,进入空寂的状态。
  1. 达诸法相无里碍,稽首如空无所依。
  • 注释:我通晓一切佛法的真谛,没有局限,如同虚空般自由。
  • 译文:我深刻理解所有佛法的内涵,不受任何限制,如同虚空一般自由自在。
  1. 尔时,长者子宝积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是五百长者子,皆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闻得佛国土清净,唯愿世尊,说诸菩萨净土之行。”佛言:“善哉,宝积!乃能为诸菩萨,问于如来净土之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于是宝积及五百长者子,受教而听。
  • 注释:这时候,长者子宝积说完这首诗之后,对佛说:“世尊!那些五百个长者子都已经发起成佛的愿望,他们希望能听到关于菩萨如何修行佛法、达到净土的方法。”佛回答说:“善哉,宝积!你能为各位菩萨询问如来的净土修行之道。请你们仔细聆听,用心思考。我会告诉你们。”于是宝积和那些五百个长者子接受了教诲并倾听了教诲。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长者子宝积对佛陀和佛法的敬仰之情。他向佛提出问题,表达自己对成佛道路的渴望和对佛法修行的追求。诗中描绘了佛陀的智慧和慈悲,同时也体现了众生在佛陀教导下的觉醒和解脱。通过对佛陀的描述和对众生行为的观察,诗歌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