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语时,文殊师利所将大众,其中八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注释】
维摩诘:即维摩诘居士,古印度的释迦牟尼时代的一位著名的居士。文殊师利:梵语“文殊”译为“声闻”,意为“智慧”。菩萨道行中,最上乘者称为“法王子”或“法藏王”,“师利”是其名。疾:病痛。问疾:探望病人问安。文殊师利:即文殊菩萨。将:率领、带领。所将大众:率领的众多菩萨、弟子等。八千天子:指八方来问候病情的天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意即最高的觉悟和智慧。
【赏析】
这首诗是《维摩诘所说经·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中的一段,讲述了文殊师利菩萨在向维摩居士探问疾病情况时,周围八千天子都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这段文字反映了文殊菩萨的智慧、仁爱和慈悲。
文殊菩萨率领的众多菩萨、弟子等,都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这表明他们的心志高远,追求的是最高的觉悟和智慧。他们为了探寻疾病的原因,不惜千里迢迢而来,这足以说明他们对佛法的敬仰和执着。
周围的八千天子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愿。他们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意味着他们也渴望了解疾病的真相,希望找到治愈的方法。这种对佛法的信仰和追求,体现了众生平等的观念。
这段文字也反映了文殊菩萨的慈悲和智慧。他不仅关心自己的处境,还关心其他的生命。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慈悲,化解了他人的困境,让他们得以重获健康。
《维摩诘所说经·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中的这一段文字,通过描绘文殊菩萨和众天人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佛法的力量和魅力。它告诉我们,只有拥有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才能真正理解和实践佛法,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