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曰:“虏遏吾归师,而与吾死地战,吾是以知胜矣。”

注[一]献帝春秋曰:袁绍叛卒诣公云:“田丰使绍早袭许,若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公乃解绣围。

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备为顺所败。九月,公东征布。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进至下邳,布自将骑逆击。大破之,获其骁将成廉。

追至城下,布恐,欲降。陈宫等沮其计,求救于术,劝布出战,战又败,乃还固守,攻之不下。时公连战,士卒罢,欲还,用荀攸、郭嘉计,遂决泗、沂水以灌城。月馀,布将宋宪、魏续等执陈宫,举城降,生禽布、宫,皆杀之。太山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各聚觽。布之破刘备也,霸等悉从布。布败,获霸等,公厚纳待,遂割青、徐二州附于海以委焉,分琅邪、东海、北海为城阳、利城、昌虑郡。

《三国志 · 魏书 · 武帝纪》是东汉末年著名史学家陈寿所著的史书,记录了三国时期魏国的开国皇帝曹操(字孟德)的生平事迹。以下是对该诗逐句释义:

  1. 公曰:“虏遏吾归师,而与吾死地战,吾是以知胜矣。”
  • :指曹操,三国时期魏国的实际创建者,后世尊为“武侯”。
  • :这里指的是敌军或敌人。
  • 遏吾归师:阻止我军撤退。
  • 而与吾死地战:反而和我方在绝境中作战。
  • 以知胜矣:因此可以预见胜利。
  1. 献帝春秋曰:袁绍叛卒诣公云:“田丰使绍早袭许,若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公乃解绣围
  • 献帝春秋曰:引用陈寿的《三国志》中的记载。
  • :指袁绍,三国时期著名的军阀之一。
  • 叛卒:叛变的士卒。
  • 诣公:前往曹丞相处。
  • :说。
  • 田丰:字元明,袁绍的谋士之一。
  • 使绍早袭许:田丰建议袁绍提前袭击许都(今河南许昌)。
  • 挟天子以令诸侯:挟持朝廷的权威来统一各地。
  • 四海可指麾而定:天下人都可以指挥摆弄。
  1. 吕布复为袁术使高顺攻刘备,公遣夏侯惇救之,不利。备为顺所败
  • 吕布:字奉先,三国时期的勇将。
  • 袁术:割据江东的一位军阀。
  • 使高顺攻刘备:让高顺攻打刘备的军队。
  • 公遣夏侯惇救之:曹操派遣夏侯惇去救援刘备。
  • 不利:遭遇挫败。
  • 备为顺所败:刘备被高顺打败。
  1. 九月,公东征布,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
  • 九月冬十月:分别指的是农历九月和十月。
  • 东征布:向东进发攻打吕布。
  • 屠彭城:攻破彭城,即今天的徐州。
  • 获其相侯谐:俘虏了吕布的部属侯谐。
  1. 太山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各聚觽
  • 太山臧霸:字仲先,活跃在东汉末年的武将。
  • 孙观:未详其人。
  • 吴敦:字子颜,孙权的弟弟,吴郡太守。
  • 尹礼:不详,可能是吴郡的官员。
  • 昌豨:不详,可能是吴郡的将领。
  • 各聚觽:各自集结军队。
  1. 布之破刘备也,霸等悉从布
  • 布之破刘备也:吕布击败刘备。
  • 霸等悉从布:臧霸等人跟随吕布一起行动。
  1. 布败,获霸等,公厚纳待,遂割青、徐二州附于海以委焉,分琅邪、东海、北海为城阳、利城、昌虑郡
  • 布败:吕布失败。
  • 获霸等:俘虏臧霸等人。
  • 公厚纳待:曹操对臧霸等人非常优待。
  • 遂割青、徐二州附于海以委焉:于是割让青州的部分地区和徐州的部分地区,连同大海,作为封赏给臧霸等人。
  • 分琅邪、东海、北海为城阳、利城、昌虑郡:将琅笽、东海、北海三郡划分出来,分别设置成城阳郡、利城郡和昌虑郡。

通过这些注释,可以更深入理解《三国志 · 魏书 · 武帝纪》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以及曹操如何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三国时期的杰出领袖的过程。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代英雄人物的壮志豪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