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一]褒赏令载公祀文曰:“故太尉桥公,诞敷明德,泛爱博容。国念明训,士思令谟。灵幽体翳,邈哉曦矣!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鄙之姿,为大君子所纳。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之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乎?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怀旧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尚飨!“
绍自军破后,发病欧血,夏五月死。小子尚代,谭自号车骑将军,屯黎阳。秋九月,公征之,连战。谭、尚数败退,固守。
八年春三月,攻其郭,乃出战,击,大破之,谭、尚夜遁。夏四月,进军邺。五月还许,留贾信屯黎阳。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是陈寿所著的历史文献,主要记载了曹操的生平事迹与重要历史事件。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出身于官宦家庭,早年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波,最终在乱世中崭露头角。曹腾是其家族的重要人物之一,曾为宦官,后被封为费亭侯。曹操凭借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逐步掌握了朝政大权,并在赤壁之战中击败孙权和刘备,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不仅是对曹操生平的记录,也是一部文学作品。它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文笔,展现了曹操的智慧与人格魅力。例如,文中描述了曹操在军中受到士兵们的爱戴,以及他在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不迫和深情厚谊。这种情感的真实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曹操的伟大。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文化。例如,曹操的诗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生命的无限热爱。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曹操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
对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赏析。从历史角度看,它为我们研究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部作品的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是汉赋向唐诗过渡的重要作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特点,对于我们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观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不仅是对曹操生平的详细记载,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史学巨著。它以其真实、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曹操的伟大形象和崇高品质。同时,这部作品也为我们研究和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