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公征刘表,军西平。公之去邺而南也,谭、尚争冀州,谭为尚所败,走保平原。尚攻之急,谭遣辛毗乞降请救。诸将皆疑,荀攸劝公许之,[一]公乃引军还。冬十月,到黎阳,为子整与谭结婚。[二]尚闻公北,乃释平原还邺。东平吕旷、吕翔叛尚,屯阳平,率其觽降,封为列侯。[三]注[一]魏书曰:公云:“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谭、尚狡猾,当乘其乱。纵谭挟诈,不终束手,使我破尚,偏收其地,利自多矣。”

乃许之。

注[二]臣松之案:绍死至此,过周五月耳。谭虽出后其伯,不为绍服三年,而于再儙之内以行吉礼,悖矣。魏武或以权宜与之约言;今云结婚,未必便以此年成礼。

注[三]魏书曰:谭之围解,阴以将军印绶假旷。旷受印送之,公曰:“我固知谭之有小计也。

诗句

1 八月,公征刘表,军西平。译文: 八月,曹操征讨刘表,军队抵达西平。

  1. 谭、尚争冀州,谭为尚所败,走保平原。译文: 谭与尚争夺冀州,谭战败并撤退到平原固守。
  2. 尚攻之急,谭遣辛毗乞降请救。译文: 尚进攻紧迫,谭派辛毗向曹操请求救援。
  3. 诸将皆疑,荀攸劝公许之,译文: 众将领都对此表示怀疑,荀攸劝曹操同意他们的请求。
  4. 冬十月,到黎阳,为子整与谭结婚。译文: 冬季十月份,曹操到达黎阳,为儿子曹整与刘谭结婚。
  5. 尚闻公北,乃释平原还邺。译文: 当刘尚得知曹操北上时,便撤离了对平原的围困,返回邺城。
  6. 东平吕旷、吕翔叛尚,屯阳平,率其觽降,封为列侯。译文: 东平郡的吕旷和吕翔背叛了刘尚,驻扎在阳平,率领他们的部众投降,被封为列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曹操在东汉末年的政治军事活动中的一系列事件。首先,曹操在八月征讨刘表,军队抵达西平;随后,他与刘谭发生争执,最终被迫撤兵保据平原。在此过程中,他派遣辛毗向刘表求援,尽管遭到怀疑。接着,冬天十月份,曹操到达黎阳,为儿子曹整与刘谭联姻。最后,当刘尚得知曹操北上的消息后,他放弃了对平原的围攻,返回邺城。此外,诗中还提到东平的吕旷和吕翔背叛刘尚,并在阳平屯兵,最终投降曹操,被封为列侯。

这首诗反映了曹操在三国时期的重要军事行动和政治决策。其中既有激烈的战争冲突,如与刘表、刘尚的军事对抗,也有和平时期的外交活动,如为儿子曹整与刘谭联姻。这些事件不仅展示了曹操的政治手腕和战略眼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权力的争夺。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曹操作为一位政治家、战略家和领导者的形象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