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觽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
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觽。[二]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三]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
注[一]曹瞒传曰:公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卿远)**[子远,卿]*来,吾事济矣!”既入坐,谓公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
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柰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公大喜,乃选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
诗句
1.绍觽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
- 注释:袁绍的军队大败溃散,袁绍和袁谭抛弃军队逃跑,渡过黄河。
2.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觽。[二]公收绍书中,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 注释:追赶不上,全部收集了他们的辎重、图书珍宝,俘虏了他们的人马。曹操收缴袁绍的书信,得知他在许昌和军中的人的书信,全都焚烧了。
3.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
- 注释:冀州的各郡大多投降。
译文
袁绍的军队大败溃散,袁绍和袁谭抛弃军队逃跑,渡过黄河。
曹操无法追上,全部收集了他们的辎重、图书珍宝,俘虏了他们的人马。曹操收缴袁绍的书信,得知他在许昌和军中的人的书信,全都焚烧了。
冀州各郡大多投降。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的一系列战略行动,从袁绍军队的崩溃,到曹操对袁绍书信的焚烧,再到冀州诸郡的投降,整个过程展示了曹操的军事智慧和策略。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