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钟繇传云:“公与绍相持,繇为司隶,送马二千馀匹以给军。”本纪及世语并云公时有骑六百馀匹,繇马为安在哉?
孙策闻公与绍相持,乃谋袭许,未发,为刺客所杀。
汝南降贼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备走,遂破辟屯。
袁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大破之,尽烧其车。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觽少粮尽,士卒疲乏。公谓运者曰:“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
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馀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一]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攻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合、高览攻曹洪。合等闻琼破,遂来降。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翻译及赏析
原文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按钟繇传云:“公与绍相持,繇为司隶,送马二千馀匹以给军。”本纪及世语并云公时有骑六百馀匹,繇马为安在哉?孙策闻公与绍相持,乃谋袭许,未发,为刺客所杀。汝南降贼刘辟等叛应绍,略许下。绍使刘备助辟,公使曹仁击破之。备走,遂破辟屯。袁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大破之,尽烧其车。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觽少粮尽,士卒疲乏。公谓运者曰:“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馀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一]
译文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根据钟繇的传记记载:“曹操和袁绍互相对峙,荀繇担任了司隶校尉,送给曹操两千多匹马以供军事使用。然而本纪和世语都说曹操当时有六百多匹马,那么荀繇的马匹到底在哪里呢?”孙策听说曹操和袁绍对峙,于是策划袭击许昌,但还没有发动进攻,就被刺客杀死。汝南投降的贼寇刘辟等人背叛响应袁绍,他们席卷许都。袁绍派遣刘备协助刘辟,曹操派遣曹仁击败并摧毁了他的军队。刘备逃跑后,曹仁终于攻破了刘辟的营地。袁绍派运送谷物的车几千辆到那里,曹操采用荀攸的计策,派徐晃、史涣截击并击败了他们,彻底烧毁了他们的车辆。曹操与袁绍对峙了一个多月,虽然双方多次交战斩杀敌将,但兵力短缺粮食耗尽,士兵们也疲惫不堪。曹操对运送粮食的人说:“如果再给我十天,就能帮助你击败袁绍,你就不用劳累了。”冬季十月,袁绍派遣车辆运送谷物,让淳于琼等人率领一万多人护送它,驻扎在袁绍营帐北面四十里的地方。袁绍的谋臣许攸贪图财物,袁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于是投奔曹操,并劝说曹操攻击淳于琼等人。曹操身边的人怀疑这样做,但是荀攸、贾诩劝说曹操。曹操于是留下曹洪驻守,自己率领五千步兵和骑兵趁夜行军,黎明时到达。淳于琼等人看到曹操的士兵数量不多,就走出阵地门外迎接。曹操迅速发起攻击,淳于琼后退并坚守营寨,曹操最终攻打并攻克了他们的营寨。袁绍派遣骑兵援救淳于琼。曹操身边的人有的说“敌人的骑兵逐渐接近,请我们分散兵力抵抗他们”。但是曹操生气地说道:“敌人就在我的背后,还叫出声来吗?”全军将士都拼死战斗,最后大败淳于琼等敌军,全部将其斩首。[1^][二^][三^]
赏析
这段历史记载了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争过程及其策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不仅详细记录了战争的具体事件,还揭示了曹操的军事智慧和战略决策能力。例如,通过荀攸的智慧和徐晃、史涣的英勇作战,曹操成功击败了袁绍的增援部队。此外,从曹操对待将领的方式中可以看出他对人才的重视和使用。他信任荀攸、贾诩等谋士,并在关键时刻采纳他们的意见。这种领导方式体现了曹操的领导智慧和军事才能。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不仅是一篇关于军事战略的经典文献,同时也是了解曹操政治智慧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可以了解到一个伟大领袖如何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运用策略取得成功。
结语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曹操的机会,还展示了古代战争中的智慧和策略。这段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