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魏武方以天下励志,而用夫差分死之言,尤非其类。

二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

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

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馀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徙其民,循河而西。绍于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

公曰:“勿复白。”

乃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

这首诗是关于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的一段事迹,诗中描述了曹操率领军队渡河攻打袁绍的白马城,并最终成功占领了该城。下面是逐句的解读与译文:

  1. 且魏武方以天下励志,而用夫差分死之言,尤非其类。
  • 注释:“魏武”指的是曹操,“天下励志”指全中国立志统一的意思,“夫差分死之言”指的是春秋时吴国国王夫差自杀前所说的“我死后,你们可以分尸”。这里的“分死”意味着决一死战。
  • 译文:曹操正以统一天下为志向,然而却采纳了夫差那种自取灭亡的言论,这不符合他的为人。
  1. 二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
  • 注释:“东郡太守”是指东汉末年的东郡(治所在濮阳)的地方长官刘延,“白马”是地名。
  • 译文:二月,袁绍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打东郡太守刘延驻守的白马城,袁绍自己则带领军队来到黎阳,准备渡过黄河进攻。
  1. 夏四月,公北救延。
  • 注释:“公”在这里指的是曹操,“北救延”指的是曹操向北援助刘延,也就是救援白马。
  • 译文:夏季四月,曹操向北援救刘延。
  1. 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其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掩其不备,颜良可禽也。”
  • 注释:“荀攸”是曹操手下的谋士,“公”即指曹操本人。“分其势”意指分散兵力,使敌人陷入两难境地。
  • 译文:荀攸劝谏曹操说:“现在士兵数量不足,难以取胜,我们应当分散兵力,让袁绍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您的军队刚到达延津,如果我们决定继续前进攻击袁绍的后方,袁绍必定会向西面支援,这样我们就可以派出一支轻快的队伍偷袭白马城,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发动突然袭击,就可以擒获颜良。”
  1. 公从之。
  • 注释:曹操听从了荀攸的建议。
  1. 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
  • 注释:“兵渡”指的是曹操的军队渡过黄河。“应之”指的是回应、支援。
  • 译文:袁绍听到曹操的军队已经渡过黄河,就迅速派出部队向西面去支援。
  1. 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馀里,良大惊,来逆战。
  • 注释:“兼行”指同时快速行进。“趣白马”指的是前往白马城。
  • 译文:曹操于是带领军队加快速度前往白马城,还没有到达十几里远的地方,颜良感到十分惊讶,就前来迎战。
  1. 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
  • 注释:“前登”指率先登上战场。“破”表示打败。“斩良”意为斩杀颜良。
  • 译文:曹操派张辽和关羽先头部队冲锋,打败了颜良,并把他杀死。
  1. 遂解白马围,徙其民,循河而西。
  • 注释:“移其民”指迁往别处的百姓。“循河而西”意思是沿着黄河向西面行进。
  • 译文:因此解除了对白马城的包围,把当地的百姓迁移走,然后沿着黄河向西面撤退。
  1. 绍于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
  • 注释:“渡河追公军”指袁绍率军渡过黄河追赶曹操的军队。“延津南”是黄河的一个渡口在延津县南部。
  • 译文:于是袁绍率领军队渡过黄河追击曹操军队,一直追到延津县南部的黄河边上。
  1. 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
  • 注释:“勒兵驻营”指曹操命令军队驻扎在营地上。“南阪下”是营帐设在地势较高的南边。“五六百骑”是说有五六百名骑兵。
  • 译文:曹操命令军队驻扎在营地南边,并派人登高瞭望敌军。过了一会儿,有人报告说:“敌人的骑兵有五六百人。”过了一会儿,又有报告说:“敌方的骑兵越来越多,步兵人数无法计数。”
  1. 公曰:“勿复白。”
  • 注释:“勿复白”指不要再报告了。
  • 译文:曹操说:“不要再报告了!”
  1. 乃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
  • 注释:“解鞍放马”指卸下马匹上的鞍子和马具,让它们休息。这是曹操为了迷惑袁绍军队的战术。
  • 译文:这时,白马城中的辎重车辆正在路上运输。一些将领认为袁绍的骑兵很多,不如撤回去保卫自己的大本营。荀攸说:“这正是用来诱骗敌人的计策,为什么要撤走?”
  1. 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
  • 注释:“文丑”是袁绍麾下的一位骑兵将领。“刘备”是刘备手下的一名骑兵将领。
  • 译文:袁绍的骑兵将领文丑和刘备手下的五六千名骑兵先后赶来增援。
  1. 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
  • 注释:“复白”指重复请示。“上马”指上阵作战。
  • 译文:又有人报告说:“可以上阵打仗了!”曹操说:“现在还不行。”过了一会儿,前来参战的骑兵越来越多,有人开始转移注意力去保护物资运输车。曹操说:“现在可以开始了。”于是所有人都上了马。

这首诗通过描绘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战斗场面,展示了曹操的智慧和策略以及他对形势的准确把握和灵活应对。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曹操在战争中的领导能力和他对于局势的敏锐洞察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