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太守刘勋率觽降,封为列侯。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公将自东征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

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一]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

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昌豨叛为备,又攻破之。

公还官渡,绍卒不出。

注[一]孙盛魏氏春秋云:答诸将曰:“刘备,人杰也,将生忧寡人。”

臣松之以为史之记言,既多润色,故前载所述有非实者矣,后之作者又生意改之,于失实也,不亦弥远乎!凡孙盛制书,多用左氏以易旧文,如此者非一。嗟乎,后之学者将何取信哉?

庐江太守刘勋率众投降,被封为列侯。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人的阴谋泄露,都被处死。曹操打算亲自东征刘备,诸将都说:“与您争夺天下的人是袁绍。现在袁绍刚刚来到而您却放弃他去东征,如果袁绍乘虚而入,那该怎么办?”曹操说:“刘备,是人中豪杰,如果不去打他,一定会成为后患。袁绍虽然有远大的志向,但见识不够,一定不会采取行动。”郭嘉也劝曹操出击,于是曹操东征刘备,打败了刘备的军队,活捉了其将夏侯博。刘备逃走投奔袁绍,曹操俘获了刘备的妻子儿子。刘备的部将关羽驻守下邳,再次进攻,关羽投降。昌豨反叛投靠刘备,又将其攻破。
曹操回到官渡,袁绍始终没有出兵。
注[一]孙盛《魏氏春秋》记载:曹操对众将领说:“刘备,是人中之杰,将来一定会担心我。”臣松之认为史家记载的话,已经多有润色,所以先前所载有些并非事实。后世作者又根据需要加以更改,对于失实之处就更加遥远了!一般孙盛的著作,多采用《左传》来代替旧文,像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唉,后来的学者们将拿什么作为依据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