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一]曹瞒传曰: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觽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一]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
夏六月,以公为丞相。[二]注[一]肄,以四反。三苍曰:“肄,习也。”
注[二]献帝起居注曰:使太常徐璆即授印绶。御史大夫不领中丞,置长史一人。先贤行状曰:璆字(孟平)**[孟玉],广陵人。少履清爽,立朝正色。历任城、汝南、东海三郡,所在化行。被征当还,为袁术所劫。术僭号,欲授以上公之位,璆终不为屈。术死后,璆得术玺,致之汉朝,拜韂尉太常;公为丞相,以位让璆焉。
曹操(155年-220年)生平简介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以下是对曹操生平的简要介绍:
早年经历:曹操出生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其家族在汉朝时有着显赫的地位,父亲曹嵩曾官至太尉。然而,曹操早年的生活并不顺遂,他放荡不羁,但才华横溢,善于随机应变。
早期仕途:曹操年轻时曾任侠放荡,直到二十岁时才真正开始步入仕途。他曾在黄巾起义期间担任小官,后因军功被提升为济南相。在此期间,他展现出了出色的治理能力和军事才能。
政治成就:曹操在任济南相期间政绩显著,不仅解决了当地的饥荒问题,还通过改革提高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此外,他在对抗黄巾军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建义将军”,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
权力巅峰:曹操的政治生涯达到巅峰是在汉献帝建安年间。他逐渐掌握实权,最终成为魏王,建立了曹魏政权。在这段时间里,他先后击败了袁绍、吕布等强敌,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
文化贡献:曹操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三国志》记载,曹操精通诗歌和书法,他的诗作《观沧海》流传至今,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
曹操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智慧、勇气和坚韧赢得了后人无尽的赞誉。他不仅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更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伟大领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