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谧逸士传曰:汝南王鉨,字子文,少为范滂、许章所识,与南阳岑晊善。公之为布衣,特爱鉨;鉨亦称公有治世之具。及袁绍与弟术丧母,归葬汝南,鉨与公会之,会者三万人。公于外密语鉨曰:“天下将乱,为乱魁者必此二人也。欲济天下,为百姓请命,不先诛此二子,乱今作矣。”鉨曰:“如卿之言,济天下者,舍卿复谁?”相对而笑。鉨为人外静而内明,不应州郡三府之命。
公车征,不到,避地居武陵,归鉨者一百馀家。帝之都许,复征为尚书,又不就。
刘表见绍强,阴与绍通,鉨谓表曰:“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兴霸道,继桓、文之功者也。今乃释近而就远,如有一朝之急,遥望漠北之救,不亦难乎!”表不从。鉨年六十四,以寿终于武陵,公闻而哀伤。及平荆州,自临江迎丧,改葬于江陵,表为先贤也。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赏析
1. 内容概述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是晋代陈寿所著的一部历史著作,主要记载了三国时期的曹操及其子孙的历史事迹。该作品以曹操为主人公,通过其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展现了他如何从一个平民成长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
2. 关键事件
起兵与建立魏国:曹操出身贫寒,年轻时曾为书生,因生活所迫而参与黄巾军起义。在战争中逐渐崭露头角,后归顺董卓,并成为其手下一名将领。东汉末年,曹操逐渐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于公元196年建立魏国,自封为丞相,开创了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
统一北方:曹操在建立魏国后不久,开始陆续吞并周边的小国和割据势力。他的军事行动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极大地削弱了对手的实力,巩固了魏国的统治,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政治改革与经济开发: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曹操实施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包括推行屯田制、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等,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加强中央集权。此外,他还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经济的整体发展。
3. 人物评价
- 智谋与领导力:曹操被誉为“千古一帝”,不仅因为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更因为他在乱世中展现出非凡的领导力和远见。他对人才的渴求和重视,使得许多杰出的人才聚集在他的麾下。
- 道德争议:尽管曹操取得了许多军事和政治上的成就,但其统治手段也引起了一些道德上的争议。如对匈奴和南蛮的征服,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批评声音。
4. 社会影响
- 文化与思想传承:《三国志》不仅是一本历史书籍,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的作品。通过对曹操及魏朝其他重要人物的描述,展示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风貌。
- 教育意义: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三国志》对于研究三国时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三国志》中的人物传记、政治制度、军事策略等内容,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5. 结论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历史著作,它详细记录了曹操从平民到帝王的奋斗历程以及他在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活动。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