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昌字。汉当以许亡,魏当以许昌。今际会之期在许,是其大效也。易运期又曰:“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臣闻帝王者,五行之精;易姓之符,代兴之会,以七百二十年为一轨。有德者过之,至于八百,无德者不及,至四百载。是以周家八百六十七年,夏家四百数十年,汉行夏正,迄今四百二十六岁。又高祖受命,数虽起乙未,然其兆征始于获麟。获麟以来七百余年,天之历数将以尽终。帝王之兴,不常一姓。太微中,黄帝坐常明,而赤帝坐常不见,以为黄家兴而赤家衰,凶亡之渐。自是以来四十余年,又荧惑失色不明十有余年。
建安十年,彗星先除紫微,二十三年,复扫太微。新天子气见东南以来,二十三年,白虹贯日,月蚀荧惑,比年己亥、壬子、丙午日蚀,皆水灭火之象也。殿下即位,初践阼,德配天地,行合神明,恩泽盈溢,广被四表,格于上下。是以黄龙数见,凤皇仍翔,麒麟皆臻,白虎效仁,前后献见于郊甸;甘露醴泉,奇兽神物,觽瑞并出。斯皆帝王受命易姓之符也。昔黄帝受命,风后受河图;舜、禹有天下,凤皇翔,洛出书;汤之王,白鸟为符;文王为西伯,赤鸟衔丹书;武王伐殷,白鱼升舟;高祖始起,白蛇为征。巨迹瑞应,皆为圣人兴。观汉前后之大灾,今兹之符瑞,察图谶之期运,揆河洛之所甄,未若今大魏之最美也。夫得岁星者,道始兴。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有周之分野也。
《三国志 · 魏书 · 文帝纪》是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的一部分,记录了三国时期魏国的历史。本诗通过描述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了作者对于时局变迁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对历史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诗句:“汉当以许亡,魏当以许昌。”
译文:《三国志》中提到汉朝因失去许昌而灭亡,而魏国则在许昌建立并兴盛起来。这里表达了一个预言,即魏国将在许昌建立并最终统一天下。
诗句:“今际会之期在许,是其大效也。”
译文:当前的重要机遇和时机都在许昌,这是其最大的效果。这里指的是曹操在许昌建立魏国,成为三国时期的领袖。
诗句:“易运期又曰:‘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
译文:易运期的预言称:“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这里引用了易经的卦象,预示魏朝将统治中原大地,成为天下之主。
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反映了作者对于时局变迁的深刻理解和个人对历史的思考。通过对诗句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三国志 · 魏书 · 文帝纪》中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