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三]献帝传曰:辛未,魏王登坛受禅,公卿、列侯、诸将、匈奴单于、四夷朝者数万人陪位,燎祭天地、五岳、四渎,曰:“皇帝臣丕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汉历世二十有四,践年四百二十有六,四海困穷,三纲不立,五纬错行,灵祥并见,推术数者,虑之古道,咸以为天之历数,运终兹世,凡诸嘉祥民神之意,比昭有汉数终之极,魏家受命之符。汉主以神器宜授于臣,宪章有虞,致位于丕。丕震畏天命,虽休勿休。
髃公庶尹六事之人,外及将士,洎于蛮夷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辞拒,神器不可以久旷,髃臣不可以无主,万几不可以无统。‘丕祗承皇象,敢不钦承。卜之守龟,兆有大横,筮之三易,兆有革兆,谨择元日,与髃寮登坛受帝玺绶,告类于尔大神;唯尔有神,尚飨永吉,兆民之望,祚于有魏世享。”
注释
- 献帝传曰:这是关于魏王登坛接受禅让的记载。
- 辛未,魏王登坛受禅:指的是在辛未这一天,魏王登基成为皇帝。
- 公卿、列侯、诸将、匈奴单于、四夷朝者数万人陪位:许多官员和将领,以及匈奴和四方少数民族的代表都来到现场,以示对新皇帝的支持。
- 燎祭天地、五岳、四渎:在祭祀过程中,焚烧祭品,向天地、五岳和四渎进行祭拜,祈求神灵保佑。
- 曰:“皇帝臣丕敢用玄牡昭告于皇皇后帝: 魏文帝曹丕在此表示,他是汉献帝的继承者,并恭敬地通告皇天后土。
- 推术数者,虑之古道:考虑历法和占卜的人,应该遵循古代的常理。
- 咸以为天之历数,运终兹世,凡诸嘉祥民神之意,比昭有汉数终之极:大家都认为上天的命数已经走到了尽头,各种祥瑞是民众对于东汉命运终结的预感。
- 魏家受命之符:指魏国继承了汉朝的天命。
- 宪章有虞,致位于丕:效仿尧舜的榜样,将皇位传给了曹丕。
- 震畏天命,虽休勿休:虽然接受了天命,但不敢自满或骄傲。
- 髃公庶尹六事之人,外及将士,洎于蛮夷君长,佥曰:“天命不可以辞拒,神器不可以久旷,髃臣不可以无主,万几不可以无统。”:百官和普通百姓都说“天命不可抗拒,国家不可长时间空缺,群臣不可没有领袖,政务不可没有管理”。
- 丕祗承皇象,敢不钦承:曹丕恭敬地承接了皇权的象徵,不敢不敬从。
- 卜之守龟,兆有大横:通过卜卦得到的结果是大横(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意味着接下来的行动需要谨慎。
- 筮之三易,兆有革兆:通过三次占卜得到的结果是革卦(可能是一种变革的征兆)。
- 谨择元日,与髃寮登坛受帝玺绶:在选定的吉日,和百官一起登上祭坛接受皇帝的玉玺和绶带。
- 告类于尔大神;唯尔有神,尚飨永吉,兆民之望,祚于有魏世享:向神灵报告,祈求保佑和福运。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变迁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曹丕作为新晋皇帝,面对众多支持者的压力和期望,他必须表现出对天命的尊重和谦逊。诗中透露出一种复杂的政治氛围,既有对旧政权的怀念和告别,也有对未来的期望和希望。整体上,这首诗展示了曹操时代的政治智慧和权谋策略,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和政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