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春正月丙寅朔,日有蚀之。庚午,行幸许昌宫。诏曰:“今之计、(考)**[孝],古之贡士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

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一]注[一]魏书曰:癸亥,孙权上书,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帝报曰:”昔隗嚣之弊,祸发栒邑,子阳之禽,变起扞关,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以称吾意。“

二月,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诏曰:“西戎即□,氐、羌来王,诗、书美之。顷者西域外夷并款塞内附,[一]其遣使者抚劳之。”是后西域遂通,置戊己校尉。

注[一]应劭汉书注曰:款,叩也;皆叩塞门来服从。

诗句

  1. “三年春正月丙寅朔,日有蚀之。”
  • 注释:这指的是农历的三月初一,也就是公历的3月1日。这一天出现了日食的现象。
  1. “庚午,行幸许昌宫。”
  • 注释:在公历中,这个日期是3月5日,皇帝前往许昌宫。
  1. “诏曰:“今之计、*(考)[孝]*,古之贡士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
  • 注释:皇帝下令说:“现在选择人才和古代的贡士一样,一个十户人家的地方,必定有人忠诚诚实。如果限制年龄后才选拔人才,那就如同历史上没有吕尚、周晋那样的杰出人才出现一样。”
  1. “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
  • 注释:皇帝下令说,各郡国所挑选的人,不要限制年龄,只要精通儒家经典和了解法律的人才都可以试用。如果有官员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有关部门要进行查办。
  1. “[一]注[一]魏书曰:癸亥,孙权上书,说:”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请往扫扑,以克捷为效。“帝报曰:”昔隗嚣之弊,祸发栒邑,子阳之禽,变起扞关,将军其亢厉威武,勉蹈奇功,以称吾意。”**
  • 注释:根据《三国志·魏书》的记载,癸亥这天,孙权上书说,刘备的党羽有四万人,战马两千多匹,从秭归出发,请求前去讨伐,希望能够取得胜利。皇帝回复说,就像过去的隗嚣之败,祸患发生在栒邑,刘子阳被擒,变乱发生在扞关,希望将军能够发扬威武之气,努力建立功勋,来符合我的期望。
  1. “二月,鄯善、龟兹、于阗王各遣使奉献,诏曰:“西戎即□,氐、羌来王,诗、书美之。顷者西域外夷并款塞内附,[一]其遣使者抚劳之。”是后西域遂通,置戊己校尉。”
  • 注释:在公历中,这个日期是4月17日,西域的鄯善、龟兹、于阗三个国家分别派遣使者前来进献贡物。皇帝下诏说:“西域地区的少数民族归顺了朝廷,这是上天恩赐。过去史书上赞美过他们的美德,近来西域的各个部落都向朝廷进献贡品。现在我派使者去安抚他们。”因此后来西域地区与中原的关系逐渐顺畅起来,设立了戊己校尉来管理西域。

译文:

  1. 三月初一,日食。

  2. 三月五日,前往许昌宫。

  3. 皇帝命令不要限制年龄,只要是懂儒家经典和法律的人都可以试用。如果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有关部门要查办。

  4. 根据《三国志·魏书》的记载,皇帝回复孙权说,希望他能够发扬威武之气,建立功勋。

  5. 四月十七日,鄯善、龟兹、于阗三个国家派遣使者前来进献贡物。皇帝下诏说,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保持忠诚和友好。

  6. 皇帝决定设立戊己校尉来管理西域。

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通过描绘具体的天文现象和历史事件,展示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文化背景。同时,诗歌语言精炼,表达了对国家治理和对外关系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