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孝子,宜思仲尼、丘明、释之之言,鉴华元、乐莒、明帝之戒,存于所以安君定亲,使魂灵万载无危,斯则贤圣之忠孝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桑、霍为我戒’,不亦明乎?其皇后及贵人以下,不随王之国者,有终没皆葬涧西,前又以表其处矣。盖舜葬苍梧,二妃不从,延陵葬子,远在嬴、博,魂而有灵,无不之也,一涧之闲,不足为远。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将不福汝。其以此诏藏之宗庙,副在尚书、秘书、三府。“

注[一]臣松之按:礼,天子诸侯之棺,各有重数;棺之亲身者曰椑。

诗句

忠臣孝子,宜思仲尼、丘明、释之之言,鉴华元、乐莒、明帝之戒,存于所以安君定亲,使魂灵万载无危,斯则贤圣之忠孝矣。

译文:

忠诚和孝顺的人,应当思考孔子、孟子、释迦牟尼的话语,借鉴华元、乐毅、明帝的教训,用来安定国君,巩固亲人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的亡灵万古长存而不受到危害。这就是圣人的忠孝之道。自古以来至今,没有不灭亡的国,也没有不被挖开的坟墓。自丧乱以来,汉朝的诸陵墓无不被发掘,甚至连玉匣和金缕也被烧取,骸骨都被焚烧,这就如同焚尸的刑罚,难道不是极其痛苦吗?祸害来源于厚葬封埋树木。‘桑、霍为我戒’,这不就是明证吗?至于皇后及贵人以下,不随同王公前往国家的,有最终去世或死去的都被葬在涧西,前面也用表来标明了这个地方。盖舜葬在苍梧,二妃不跟随,延陵葬在子,远在嬴地、博地,魂魄如果有知觉,没有不迁移的地方,一涧之间隔阂,不足以视为遥远之地。如果违背现在的诏令,随意有所变化改造实施,我将在地下被戮尸,戮尸之后还会有戮尸之刑,死了之后还会再死。臣子为蔑弃死去的君王和父辈,不忠不孝,如果死者有知觉,将会不保佑你。就用这个诏书收藏在宗庙内,副文在尚书、秘书、三府中保存。

注[一]臣松之按:礼,天子诸侯的棺材各有多重;棺身亲自制作的叫做椑。

注释

  1. 忠臣孝子:“忠臣”指的是忠于国家、皇帝的大臣;“孝子”指的是孝顺父母、长辈的子女。此处强调的是这些人物应该以古代圣贤的言论和教诲为准则,去实践对君主和亲人的忠诚与孝顺。
  2. 宜思仲尼、丘明、释之之言:“仲尼”即孔子,“丘明”即孟子,“释之”可能是指释迦牟尼,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这里提到这些人的言论是作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3. 鉴华元、乐莒、明帝之戒:“华元”可能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贤臣,“乐莒”和“明帝”则分别指代历史上的两位帝王。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可以作为后世子孙的榜样。
  4. 存于所以安君定亲:意思是通过保持和实现这些原则来安定国君,稳固亲情关系。
  5. 魂灵万载无危:“魂灵”指人的灵魂,“万载无危”意味着即使时间长久,也不会遭受危险。
  6. 贤圣之忠孝:“贤圣”是对道德高尚的人的尊称,“忠孝”则是指忠诚和孝顺。这里的“贤圣之忠孝”强调了这种品质的重要性。
  7. 自古及今:“自古”指从古代开始,“及今”指到现在,整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从古到今都没有不灭亡的国家,也没有没有被挖掘的坟墓。
  8. 汉氏诸陵:汉朝的各座陵墓。
  9. 烧取玉匣金缕:“烧取”指的是破坏或焚烧,“玉匣”和“金缕”是珍贵的陪葬品。
  10. 燎如之刑:“燎如之刑”是一种残酷的刑罚方式,类似于焚烧。
  11. 祸由乎厚葬封树:“由乎”表示因为,“厚葬封树”指的是过度的葬礼仪式和墓地建设。
  12. 桑、霍为我戒:“桑”和“霍”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谏官,他们曾经多次劝谏皇帝不要过度奢侈。
  13. 违今诏:“违”是违反的意思,“今诏”指的是当前的诏令。
  14. 妄有所变改造施:“变改”指改变,“改造施”可能是指改变原有的形式或内容。
  15. 戮尸地下:如果在地下被处以极刑。
  16. 戮而重戮:再次被处以更重的刑罚。
  17. 死而重死:死亡两次,形容极度的痛苦。
  18. 以此诏藏之宗庙:“以此诏”指的是上述的诏书,“藏之宗庙”是将这份诏书收藏在宗庙中。
  19. 副在尚书、秘书、三府:在尚书、秘书、三府这三个部门中存放备份副本。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政治伦理观念,即忠臣孝子应当遵循古代圣贤的言论和教诲,以此来维护国家和家庭的稳定与和谐。诗中提到的各种历史事例和教训,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只有做到真正的忠孝,才能得到神明的庇护和福佑。同时,诗歌也警示人们要警惕那些违背传统价值观的行为,以免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