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公孙渊斩送孙权所遣使张弥、许晏首,以渊为大司马乐浪公。[一]注[一]世语曰:并州刺史毕轨送汉故度辽将军范明友鲜卑奴,年三百五十岁,言语饮食如常人。奴云:“霍显,光后小妻。明友妻,光前妻女。”博物志曰:时京邑有一人,失其姓名,食啖兼十许人,遂肥不能动。其父曾作远方长吏,官徙送彼县,令故义传供食之;一二年中,一乡中辄为之俭。傅子曰:时太原发頉破棺,棺中有一生妇人,将出与语,生人也。送之京师,问其本事,不知也。视其頉上树木可三十岁,不知此妇人三十岁常生于地中邪?将一朝欻生,偶与发頉者会也?
二年春二月乙未,太白犯荧惑。癸酉,诏曰:“鞭作官刑,所以纠慢怠也,而顷多以无辜死。
其减鞭杖之制,着于令。“三月庚寅,山阳公薨,帝素服发哀,遣使持节典护丧事。
诗句:
- 公孙渊斩送孙权所遣使张弥、许晏首,以渊为大司马乐浪公。 这句描述了公孙渊斩杀了孙权派遣的使者并上交了他们的首级,公孙渊因此获得了大司马和乐浪公的职位。
译文:
公孙渊斩杀了孙权派遣的张弥与许晏,并把他们的首级献给了朝廷,因此被晋升为大司马兼乐浪公。
注释:
- 公孙渊斩送孙权所遣使张弥、许晏首: 公孙渊是公孙度的儿子,这里提到他斩杀了孙权派的使者张弥和许晏,并且将他们的首级送到了朝廷,以此表明他的忠诚。
- 以渊为大司马乐浪公: 公孙渊因为这次行为被朝廷授予了大司马兼乐浪公的职位。
赏析:
此句反映了公孙渊在政治斗争中的胜利,以及他在朝廷中的官职提升。通过斩杀使者并献首,显示出他的果断和对朝廷的忠诚。同时,这也展示了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中的一种残酷现实,即有时候为了维护统治,不惜牺牲无辜的生命。
诗句:
- 世语曰: 这是引用《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 并州刺史毕轨送汉故度辽将军范明友鲜卑奴,年三百五十岁,言语饮食如常人。 这句话描述了一个名叫毕轨的人把一个名叫范明友的东汉末年的鲜卑奴隶送给了太武帝拓跋焘,这个奴隶据说已经活了350岁,但仍然能够像普通人一样说话和吃饭。
译文:
据《世说新语》记载:并州刺史毕轨将东汉末年鲜卑的范明友(一名鲜卑奴)送往北魏,这个奴隶已经活了350岁,但他仍能像正常人一样说话和吃饭。
注释:
- 并州刺史毕轨: 毕轨是北魏的一位官员,负责管理并州地区。
- 汉故度辽将军范明友鲜卑奴: 范明友是东汉末年的一名将军,后来成为了鲜卑人。这里的“鲜卑奴”指的是范明友被当作礼物交给北魏皇帝。
- 年三百五十岁: 这是指范明友的年龄,尽管他已经活了很长时间,但他仍然保持正常的言语和饮食功能。
赏析:
这一描述不仅展现了范明友的高寿,也反映了当时文化交流中对于异族人士的包容和接纳。毕轨作为并州刺史,可能代表了北方民族对于中原文化的尊重和学习。而范明友的鲜卑身份则显示了当时中国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复杂的交往情况。这些故事反映了历史上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冲突,以及文化交融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