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酉,大赦。夏四月,大疫。崇华殿灾。丙寅,诏有司以太牢告祠文帝庙。追谥山阳公为汉孝献皇帝,葬以汉礼。[一]注[一]献帝传曰:帝变服,率髃臣哭之,使使持节行司徒太常和洽吊祭,又使持节行大司空大司农崔林监护丧事。诏曰:“盖五帝之事尚矣,仲尼盛称尧、舜巍巍荡荡之功者,以为禅代乃大圣之懿事也。山阳公深识天禄永终之运,禅位文皇帝以顺天命。先帝命公行汉正朔,郊天祀祖以天子之礼,言事不称臣,此舜事尧之义也。昔放勋殂落,四海如丧考妣,遏密八音,明丧葬之礼同于王者也。今有司奏丧礼比诸侯王,此岂古之遗制而先帝之至意哉?今谥公汉孝献皇帝。”使太尉具以一太牢告祠文帝庙,曰:“叡闻夫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厥初,是以先代之君,尊尊亲亲,咸有尚焉。今山阳公寝疾弃国,有司建言丧纪之礼视诸侯王。
诗句输出:
崇华殿灾。
译文:
崇华殿发生火灾,这一事件对国家的稳定造成了影响。
关键词注释:
崇华殿:一座重要的建筑,可能曾经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式或庆典的地方。
夏四月:夏季的第一个月,这里指的是火灾发生的月份。
大疫:一场严重的疾病流行,可能导致大量的人员死亡。
赏析:
这首诗记录了明帝时期的重大事件,包括崇华殿的火灾和夏四月的大瘟疫。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叙述,反映了明帝时期国家和社会的不稳定状态。诗中的“崇华殿灾”和“大疫”两个词语,突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同时,诗中还提到了文帝对儿子的关怀和期望,以及对其他贵族成员的待遇,展现了明帝时期的政治氛围和权力斗争。此外,诗中还透露出明帝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君主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