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月,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马宣王率诸军拒之。诏宣王:“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一]注[一]魏氏春秋曰: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宣王。宣王将出战,辛毗杖节奉诏,勒宣王及军吏已下,乃止。宣王见亮使,唯问其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过数升。”宣王曰:“亮体毙矣,其能久乎?”
五月,太白昼见。孙权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又遣将陆议、孙韶各将万余人入淮、沔。
六月,征东将军满宠进军拒之。宠欲拔新城守,致贼寿春,帝不听,曰:“昔汉光武遣兵县据略阳,终以破隗嚣,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纵权攻新城,必不能拔。敕诸将坚守,吾将自往征之,比至,恐权走也。”秋七月壬寅,帝亲御龙舟东征,权攻新城,将军张颖等拒守力战,帝军未至数百里,权遁走,议、韶等亦退。髃臣以为大将军方与诸葛亮相持未解,车驾可西幸长安。帝曰:“权走,亮胆破,大将军以制之,吾无忧矣。”遂进军幸寿春,录诸将功,封赏各有差。八月己未,大曜兵,飨六军,遣使者持节犒劳合肥、寿春诸军。辛巳,行还许昌宫。
下面是根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所整理的诗句及对应的译文:
诗句一:是月,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马宣王率诸军拒之。诏宣王:“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
译文:这个月,诸葛亮出兵斜谷,驻扎在渭南,司马懿率领各军抵抗。下诏给司马懿:“只要坚守壁垒,抵抗他们的进攻,他们进不能得志,退不能与我们交战,如果长时间停留粮食耗尽,敌军掠夺没有收获,那么一定会撤退。如果撤退就追击他们,利用安逸等待疲惫的敌人,这是完全胜利的道路。”
诗句二:五月,太白昼见。孙权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又遣将陆议、孙韶各将万余人入淮、沔。
译文:五月份,金星出现异常。孙权进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进发,并且派遣将领陆议、孙韶分别率领一万多人进入淮河和沔水。
诗句三:六月,征东将军满宠进军拒之。宠欲拔新城守,致贼寿春,帝不听,曰:“昔汉光武遣兵县据略阳,终以破隗嚣,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纵权攻新城,必不能拔。敕诸将坚守,吾将自往征之,比至,恐权走也。”秋七月壬寅,帝亲御龙舟东征,权攻新城,将军张颖等拒守力战,帝军未至数百里,权遁走,议、韶等亦退。
译文:六月份,征东将军满宠进军抵御孙权的进攻。满宠想要攻克新城固守,导致敌人占据寿春,皇帝不同意,说:“从前汉光武帝派遣军队占据略阳,最终能够打败隗嚣;先帝在东部设置合肥,在南部防守襄阳,在西部固守祁山,敌军前来总是能在这三个地方将其击溃,这是因为有必须争夺的地方。即使孙权攻打新城,也一定无法攻克。告诫各将领坚守城池,我将要亲自前往征讨,等到我到达时,恐怕孙权已经逃跑了。”秋七月壬寅日,皇帝亲自乘坐龙舟东征,孙权攻打新城,将军张颖等人奋力抵抗守卫着城池,皇帝的军队还没有到几百里远,孙权就逃跑了,张议、孙韶等人也都撤退了。
诗句四:群臣以为大将军方与诸葛亮相持未解,车驾可西幸长安。帝曰:“权走,亮胆破,大将军以制之,吾无忧矣。”遂进军幸寿春,录诸将功,封赏各有差。八月己未,大曜兵,飨六军,遣使者持节犒劳合肥、寿春诸军。辛巳,行还许昌宫。
译文:大臣们认为大将军正在与诸葛亮相持不下,应该去长安避难。皇帝却说:“孙权逃跑了,诸葛亮的胆气破了,大将军控制着局势,我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于是进军到寿春,记下诸将领的功劳,封赏各不相同。八月己未日,大规模检阅军队,为六军设宴庆祝,派遣使者持符节慰劳合肥、寿春的部队。辛巳日,返回许昌宫。
这段文字不仅记录了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曹叡的生平事迹和他处理国家大事的策略,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斗争和军事策略。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