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赐君子小人不同日,所以殊贵贱也。吏属君子,士为小人,今夺彼以与此,亦无以异于夺兄之妻妻弟也,于父母之恩偏矣。又诏书听得以生口年纪、颜色与妻相当者自代,故富者则倾家尽产,贫者举假贷贳,贵买生口以赎其妻;县官以配士为名而实内之掖庭,其丑恶者乃出与士。得妇者未必有欢心,而失妻者必有忧色,或穷或愁,皆不得志。夫君有天下而不得万姓之欢心者,寭不危殆。且军师在外数千万人,一日之费非徒千金,举天下之赋以奉此役,犹将不给,况复有宫庭非员无录之女,椒房母后之家,赏赐横兴,内外交引,其费半军。昔汉武帝好神仙,信方士,掘地为海,封土为山,赖是时天下为一,莫敢与争者耳。自衰乱以来,四五十载,马不舍鞍,士不释甲,每一交战,血流丹野,创痍号痛之声,于今未已。犹强寇在疆,图危魏室。陛下不兢兢业业,念崇节约,思所以安天下者,而乃奢靡是务,中尚方纯作玩弄之物,炫耀后园,建承露之盘,斯诚快耳目之观,然亦足以骋寇绚之心矣。惜乎,舍尧舜之节俭,而为汉武之侈事,臣窃为陛下不取也。愿陛下沛然下诏,万几之事有无益而有损者悉除去之,以所除无益之费,厚赐将士父母妻子之饥寒者,问民所疾而除其所恶,实仓廪,缮甲兵,恪恭以临天下。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明皇帝讳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令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
译文:
《三国志》记载,魏明帝名曹叡(ruì),字元仲,是文帝曹操的儿子。他在出生时就受到了父亲的宠爱,经常被留在身边。年仅十五岁时,被封为武德侯,黄初二年晋升为齐公,黄初三年成为平原王。由于他的母亲去世,所以没有进一步的官职。
赏析:
此句通过简洁的叙述展示了曹操对儿子曹叡的偏爱及其早期的官位提升。"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反映了曹叡早期的政治成就,显示了他年少便具备的领导才能和家族背景的支持。然而,由于母亲的去世,他的官职并未进一步发展。整体上,这句话突出了曹叡在政治生涯初期的成就及因家庭变故而中断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