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在玄枵,皇师肇征,迄于鹑尾,十有八载,髃寇歼殄,九域咸乂.惟帝念功,祚兹魏国,大启土宇。爰及文皇帝,齐圣广渊,仁声旁流,柔远能迩,殊俗向义,干精承祚,坤灵吐曜,稽极玉衡,允膺历数,度于轨仪,克厌帝心。乃仰钦七政,俯察五典,弗采四岳之谋,不俟师锡之举,幽赞神明,承天禅位。祚*(建)**[逮]*朕躬,统承洪业。
盖闻昔帝尧,元恺既举,凶族未流,登舜百揆,然后百揆时序,内平外成,授位明堂,退终天禄,故能冠德百王,表功嵩岳。自往迄今,弥历七代,岁暨三千,而大运来复,庸命厎绩,纂我民主,作建皇极。念重光,绍咸池,继韶夏,超群后之遐踪,邈商、周之惭德,可谓高朗令终,昭明洪烈之懿盛者矣。非夫汉、魏与天地合德,与四时合信,动和民神,格于上下,其孰能至于此乎?朕惟孝献享年不永,钦若顾命,考之典谟,恭述皇考先灵遗意,阐崇弘谥,奉成圣美,以章希世同符之隆,以传亿载不朽之荣。魂而有灵,嘉兹弘休。呜呼哀哉!“八月壬申,葬于山阳国,陵曰禅陵,置园邑。葬之日,帝制锡衰弁绖,哭之恸。适孙桂氏乡侯康,嗣立为山阳公。
岁在玄枵,皇师肇征
岁月如流,始建大业,帝师开启征程
迄于鹑尾,十有八载,群寇歼灭
至终末时,共历十八年,诸寇尽被歼戮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原文及译文-辛巳,立皇子冏为清河王。吴将诸葛瑾、张霸等寇襄阳,抚军大将军司马宣王讨破之,斩霸,征东大将军曹休又破其别将于寻阳。
文帝始以帝不悦,有意欲以他姬子京兆王为嗣,故久不拜太子
三国志原文带拼音及翻译,【三国志】明皇帝讳叡,字符仲,文帝太子也。 生而太祖爱之,常令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
译文:
岁在玄枵(xiāo),皇帝开始进行征战
时光流转,开启了伟大事业的征程
至鹑尾(hún wěi),共经历十八载
经过十八年的努力,所有寇敌均被消灭
赏析:
此句描绘了帝师出征的壮阔景象。玄枵即指农历十月,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征途。"肇征"意味着正式开启征战。接下来描述的是战争的历程,从鹑尾到最终的胜利,展现了帝王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关怀。"十有八载"则强调了时间的漫长和斗争的艰难,"群寇歼殄"则是对战争结果的直接表述,表明所有敌人都被消灭或征服。最后一句“九域咸乂”意味着整个国家都得到了安定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