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之所更立者,遂有阙焉。曹氏系世,出自有虞氏,今祀圜丘,以始祖帝舜配,号圜丘曰皇皇帝天;方丘所祭曰皇皇后地,以舜妃伊氏配;天郊所祭曰皇天之神,以太祖武皇帝配;地郊所祭曰皇地之只,以武宣后配;宗祀皇考高祖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至晋泰始二年,并圜丘、方丘二至之祀于南北郊。

注[二]魏略曰:是岁,徙长安诸钟懬、骆驼、铜人、承露盘。盘折,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大发铜铸作铜人二,号曰翁仲,列坐于司马门外。又铸黄龙、凤皇各一,龙高四丈,凤高三丈余,置内殿前。起土山于芳林园西北陬,使公卿髃僚皆负土成山,树松竹杂木善草于其上,捕山禽杂兽置其中。汉晋春秋曰:帝徙盘,盘折,声闻数十里,金狄或泣,因留霸城。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详细记录了三国时期曹魏的政治、军事及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诗句一:古代之所更立者,遂有阙焉。
  • 注释:古代所建立的制度或建筑中出现了空缺或未被完善之处。
  • 赏析:这句话揭示了历史上对于继承和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在继承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必要性。
  1. 译文一:曹氏家族世代相传,起源于远古的有虞氏,现在祭祀时会在圜丘上以始祖帝舜配祀,称圜丘为皇皇帝天;方丘用于祭祀土地,以舜妃伊氏配祀,称方丘为皇皇后地,以武宣后配祀;天郊祭祀天地之神,以太祖武皇帝配祀,称天郊为皇天之神;地郊祭祀大地神祇,以武宣后配祀,称地郊为皇地之只。
  • 注释:圜丘(yuán qiū):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象征天地。方丘(fāng qiū):古代帝王祭地的地方,象征土石。皇皇帝天:指天神。皇皇后地:指地祇神。武宣后:即曹操的皇后卞氏。
  • 赏析:此诗展示了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和宗法制度,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祖先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权力和地位的尊崇。
  1. 译文二:至晋泰始二年,将圜丘、方丘的祭祀合并到南北郊。
  • 注释:晋泰始二年:指西晋太始年间(公元265年)。南郊:在南郊设立祭祀,供奉天神。北郊:在北郊设立祭祀,供奉地神。
  • 赏析: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也展现了儒家思想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1. 译文三:魏略曰:是岁,迁徙长安诸钟懬、骆驼、铜人、承露盘。
  • 注释:钟懬:古代的一种乐器。骆驼:一种珍贵的动物。铜人:古代的一种雕塑。承露盘:古代的一种盛酒器。
  • 赏析:这句话描述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也反映出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趣味和文化追求。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和译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不仅记录了魏明帝曹叡的生平事迹,更通过对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三国时期社会的繁荣与多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