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略载司徒军议掾河东董寻上书谏曰:“臣闻古之直士,尽言于国,不避死亡。故周昌比高祖于桀、纣,刘辅譬赵后于人婢。天生忠直,虽白刃沸汤,往而不顾者,诚为时主爱惜天下也。建安以来,野战死亡,或门殚户尽,虽有存者,遗孤老弱。若今宫室狭小,当广大之,犹宜随时,不妨农务,况乃作无益之物,黄龙、凤皇,九龙、承露盘,土山、渊池,此皆圣明之所不兴也,其功参倍于殿舍。三公九卿侍中尚书,天下至德,皆知非道而不敢言者,以陛下春秋方刚,心畏雷霆。今陛下既尊群臣,显以冠冕,被以文绣,载以华舆,所以异于小人;而使穿方举土,面目垢黑,沾体涂足,衣冠了鸟,毁国之光以崇无益,甚非谓也。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无忠无礼,国何以立!故有君不君,臣不臣,上下不通,心怀郁结,使阴阳不和,灾害屡降,凶恶之徒,因间而起,谁当为陛下尽言事者乎?又谁当干万乘以死为戏乎?臣知言出必死,而臣自比于牛之一毛,生既无益,死亦何损?秉笔流涕,心与世辞。臣有八子,臣死之后,累陛下矣!“
诗句:
译文:
我听说古代的正直之士,总是直言进谏于国家,即使不怕死亡也在所不惜。因此周昌将汉高祖和夏桀、商纣相提并论,刘辅比喻赵皇后像被人驱使的奴婢。天生忠诚正直的人,即使面对刀剑沸腾的水也会毫不犹豫前进,确实是因为君主爱惜天下。建安以来战争频繁导致人员死亡,有的家破人亡,即使还有幸存的人,他们也是年迈体弱。如今宫室狭小,应当扩大规模建造房屋,还应该顺应农时不要耽误农事生产,何况制作一些没有用的器物如黄龙、凤凰之类的装饰品,或者用九龙抬着的铜盆、用土山挖成的池塘等等呢?这些都是圣明之主都不提倡的,这些工程的建设耗费的物资和时间是修建宫殿的好几倍。三公九卿侍中尚书等官员都是品德高尚之人,他们都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却都不敢说出口,是因为您现在正当壮年却心有余悸担心受到雷霆般的打击。现在陛下已经尊重大臣,显赫地穿戴着官帽,身披华丽的衣裳,乘坐着装饰精美的车子,这足以显示出您与众不同的身份地位。可是那些穿方步、挖掘土地的官吏们却面带污垢、皮肤黝黑,全身沾满泥土和汗水,衣冠不整,真是令人感到羞耻。破坏国家的美名来追求这些东西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实在是大错特错。孔子曾说过:“如果君主对待臣下要以礼相待,那么臣下就会忠于君主。”如果没有了忠诚和礼仪就不会有国家的存在!因此出现了君主不像君主,臣子不像臣子的局面,君臣之间不能相互沟通,内心郁塞难解,使得天地阴阳之气不能和谐,灾害不断降临。邪恶的人趁机而起。有谁会替陛下提出忠心耿耿的意见呢?又有谁会为了陛下甘愿赴死呢?我知道说出了这些话一定会招致死亡,但是我把自己比作一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活着时没有任何用处,死了又有什么损失?虽然这样但我还是握着笔流着眼泪写下这篇劝谏的文章。我有八个孩子需要照顾,如果我死了的话他们就会成为陛下的负担了!
赏析:
这首诗是董寻上书给魏明帝的一篇上疏。文中他列举了很多历史事例来说明忠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以及奸邪行为的危害性。他批评了那些只注重享乐、不关心国事的行为,并且指出这些人的行为不仅对国家毫无益处,反而会带来更大的伤害。他还提到了孔子的话,强调了君臣之间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最后,他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奉献的决心,即使面临生命危险也不会退缩。整篇上疏情感真挚,言辞恳切,充分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君主的尊敬以及对人民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