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奏,沐浴。既通,帝曰:“董寻不畏死邪!”主者奏收寻,有诏勿问。后为贝丘令,清省得民心。

二年春正月,诏太尉司马宣王帅觽讨辽东。[一]注[一]干窦晋纪曰:帝问宣王:“度公孙渊将何计以待君?”宣王对曰:“渊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为成禽耳。”帝曰:“然则三者何出?”对曰:“唯明智审量彼我,乃预有所割弃,此既非渊所及,又谓今往县远,不能持久,必先拒辽水,后守也。”帝曰:“住还几日?”对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如此,一年足矣。”魏名臣奏载散骑常侍何曾表曰:“臣闻先王制法,必于全慎,故建官授任,则置假辅,陈师命将,则立监贰,宣命遣使,则设介副,临敌交刃,则参御右,盖以尽谋思之功,防安危之变也。是以在险当难,则权足相济,陨缺不预,则才足相代,其为固防,至深至远。及至汉氏,亦循旧章。韩信伐赵,张耳为贰;马援讨越,刘隆副军。前世之夡,着在篇志。今懿奉辞诛罪,步骑数万,道路回阻,四千余里,虽假天威,有征无战,寇或潜遁,消散日月,命无常期。人非金石,远虑详备,诚宜有副。今北边诸将及懿所督,皆为僚属,名位不殊,素无定分,卒有变急,不相镇摄。存不忘亡,圣达所戒,宜选大臣名将威重宿着者,盛其礼秩,遣诣懿军,进同谋略,退为副佐。虽有万一不虞之灾,军主有储,则无患矣。”□丘俭志记云,时以俭为宣王副也。

诗句:将奏,沐浴。既通,帝曰:“董寻不畏死邪!”

译文:

董寻被召见奏事,沐浴后出来。皇帝问他:“董寻不怕死吗?”

注释:

  1. “将奏,沐浴。”:董寻被召入朝廷,进行奏对,随后沐浴更衣。此处描述了董寻接受召见并准备上奏的情境,以及他之后进行个人清洁的行为。

  2. “既通,帝曰:‘董寻不畏死邪!’”:皇帝听到董寻的奏对后,问道:“董寻不怕死吗?”这句话表达了皇帝对于董寻勇气和直言不讳态度的认可与赞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董寻在朝廷受到召见,准备上奏的场景。通过皇帝对董寻的询问,展现了董寻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的性格特点。诗中的问答形式,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皇帝对董寻的评价,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君臣之间的互动方式。整首诗简洁明了,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董寻的个性和朝廷的政治氛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