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一]臣松之以为故魏氏配飨不及荀彧,盖以其末年异议,又位非魏臣故也。至于升程昱而遗郭嘉,先钟繇而后荀攸,则未详厥趣也。*(徐佗)**[徐他]*谋逆而许褚心动,忠诚之至远同于日磾,且潼关之危,非褚不济,褚之功烈有过典韦,今祀韦而不及褚,又所未达也。

六年春二月丁卯,南安郡地震。丙子,以骠骑将军赵俨为司空;夏六月,俨薨。八月丁卯,以太常高柔为司空。癸巳,以左光禄大夫刘放为骠骑将军,右光禄大夫孙资为韂将军。冬十一月,祫祭太祖庙,始祀前所论佐命臣二十一人。十二月辛亥,诏故司徒王朗所作易传,令学者得以课试。乙亥,诏曰:“明日大会髃臣,其令太傅乘舆上殿。”

七年春二月,幽州刺史□丘俭讨高句骊,夏五月,讨濊貊,皆破之。韩那奚等数十国各率种落降。秋八月戊申,诏曰:“属到巿观见所斥卖官奴婢,年皆七十,或癃疾残病,所谓天民之穷者也。且官以其力竭而复鬻之,进退无谓,其悉遣为良民。若有不能自存者,郡县振给之。”[一]注[一]臣松之案:帝初即位,有诏“官奴婢六十以上免为良人”。既有此诏,则宜遂为永制。

《三国志·魏书·少帝纪》是陈寿所著《三国志》的其中一卷,记载了三国时期曹魏末年的历史事件。本诗通过叙述齐王曹芳即位、大赦、尊皇后为皇太后及大将军、太尉辅佐等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政治斗争。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注解:

  1. 诗句注释
  • “齐王讳芳”: 这里的“齐王”是对曹操的儿子曹芳的尊称,“讳芳”表明曹芳的名字被避讳,可能是因为他是在明帝之后继位,为了避免与明帝直接关联而采用“芳”字。
  • “字兰卿”: 描述了曹芳的字和名。字通常用来表示人的身份或别号,这里可能是曹芳的字,即他的正式名字。
  • “明帝无子”: 明帝指的是魏武帝曹操,他的儿子曹丕后来建立了魏国,因此说曹操没有儿子是指他没有直接的继承人。
  • “养王及秦王询”: 这里的“王”是指曹芳,而“秦王询”可能指的是曹真的另一个名字,或者是一种象征性的称呼。
  • “宫省事秘”: “宫省”指的是皇宫内部,而“事秘”意味着宫廷中的事情保密,这可能暗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和保守性。
  1. 译文
  • 《三国志·魏书·少帝纪》的原文如下:
    齐王讳芳,字兰卿。明帝无子,养王及秦王询;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青龙三年,立为齐王。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帝甚病,乃立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宣王辅政。诏曰:“朕以眇身,继承鸿业,茕茕在疚,靡所控告。大将军、太尉奉受末命,夹辅朕躬,司徒、司空、冢宰、元辅总率百寮,以宁社稷,其与群卿大夫勉勖乃心,称朕意焉。诸所兴作宫室之役,皆以遗诏罢之。官奴婢六十已上,免为良人。”
  • 译文:齐王曹芳,字兰卿。明帝没有儿子,收养了曹芳和秦王询;宫廷事务保密,没有人知道事情的起因。青龙三年,立为齐王。景初三年正月初一日,帝身体很不舒服,于是立为皇太子。这一天,即皇帝位,实行大赦。尊皇后为皇太后。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宣王辅佐朝政。下诏:“朕因为年幼,继承先帝基业,内心充满孤独无靠的忧愁,无从诉说。大将军和太尉遵照先帝遗嘱,共同辅佐我执掌朝政,还有司徒、司空、冢宰、元辅统领百官,维持了我曹氏江山社稷,加上朝中各位公卿大臣们都齐心协力,所有这些都让我感到欣慰。所有兴建宫室的工程,都根据遗诏停止。对于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官奴婢,免除为平民。”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齐王曹芳登基、大赦、尊后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状况。同时,通过描述皇帝的身体不适以及朝廷中的权力斗争和宫廷生活的细节,反映出古代帝王的生活状态和权力运作方式。这首诗不仅记录了历史事实,还透露出当时人们对于政治、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深层关注和思考。

《三国志·魏书·少帝纪》不仅是研究三国时期曹魏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社会状况和个人命运的视角。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脉络和社会动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