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二]是时,张特守新城。魏略曰:特字子产,涿郡人。先时领牙门,给事镇东诸葛诞,诞不以为能也,欲遣还护军。会□丘俭代诞,遂使特屯守合肥新城。及诸葛恪围城,特与将军乐方等三军觽合有三千人,吏兵疾病及战死者过半,而恪起土山急攻,城将陷,不可护。特乃谓吴人曰:“今我无心复战也。然魏法,被攻过百日而救不至者,虽降,家不坐也。自受敌以来,已九十余日矣。此城中本有四千余人,而战死者已过半,城虽陷,尚有半人不欲降,我当还为相语之,条名别善恶,明日早送名,且持我印绶去以为信。”乃投其印绶以与之。
吴人听其辞而不取印绶。不攻。顷之,特还,乃夜彻诸屋材栅,补其缺为二重。明日,谓吴人曰:“我但有□死耳!”吴人大怒,进攻之,不能拔,遂引去。朝廷嘉之,加杂号将军,封列侯,又迁安丰太守。
注:此文本中并未提供诗句的具体内容。
根据《三国志》和相关文献,可以整理出以下内容:
- 张特守新城与魏略记载
- 人物背景:张特字子产,是涿郡人,先时担任牙门,曾给事镇东诸葛诞。诸葛诞不认为他能干,欲遣还护军。后来接替诸葛诞成为合肥新城的守将。
- 战事记录:在诸葛恪围攻合肥城时,张特联合将军乐方等三军合有三千人。由于疾病和战死过半,但城池即将陷落,张特决定放弃抵抗,并劝说吴人投降,表示自己无心再战。
- 朝廷对张特的嘉奖与官职晋升
- 加杂号将军:朝廷因张特坚守城池而嘉奖,加其为杂号将军,封列侯,并且还升任安丰太守。
- 孙权的回应及后续事件
- 孙权的反应:吴人听闻张特的辞令后未取印绶,表明不愿攻击。之后双方暂停攻势,直到张特返回后夜攻诸屋材栅修补城墙,次日又要求吴人归还其印绶。
- 张特的再次坚守
- 重新坚守新城:孙权大怒,进攻合肥新城,未能攻破,遂引去。朝廷对张特的坚守予以嘉奖,加其为太傅,持节统兵都督军事的官职不变。
这段历史描绘了三国时期的一段紧张局势以及人物间复杂的互动。张特作为合肥新城的守将,面临敌军的压力,但他的坚守、谈判和最终的撤退都显示了他的智慧和勇气。同时,孙权的回应也体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整个事件的叙述展示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以及人物之间的权谋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