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之。熙出为幽州,后留养姑。及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一]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后留邺。黄初元年十月,帝践阼。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

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二]注[一]魏略曰:熙出在幽州,后留侍姑。及邺城破,绍妻及后共坐皇堂上。文帝入绍舍,见绍妻及后,后怖,以头伏姑膝上,绍妻两手自搏。文帝谓曰:“刘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妇举头!”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太祖闻其意,遂为迎取。世语曰:太祖下邺,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妇人被发垢面,垂涕立绍妻刘后,文帝问之,刘答“是熙妻”,顾閴发髻,以巾拭面,姿貌绝伦。既过,刘谓后“不忧死矣”!遂见纳,有宠。魏书曰:后宠愈隆而弥自挹损,后宫有宠者劝勉之,其无宠者慰诲之,每因闲宴,常劝帝,言“昔黄帝子孙蕃育,盖由妾媵觽多,乃获斯祚耳。所愿广求淑媛,以丰继嗣。”

诗歌内容涉及东汉末年的宫廷故事,包括袁绍之子熙与汉明帝刘庄的后妃甄氏的关系、甄氏的生平以及她死后的待遇等。以下是这首诗逐句的详细翻译和解释:

  1. 诗的开篇背景
  • 袁绍与甄氏:在东汉末年,袁绍是北方的一位军阀,他的次子名为熙。由于政治联姻的原因,甄氏被袁绍纳为养女。此事件标志着甄氏进入曹操的视线,并为其后来的权谋之路埋下伏笔。
  • 文帝即位与南征:建安中(约公元196年左右),袁绍去世后,其子熙出逃成为幽州刺史,而甄氏则被留在家中侍奉其姑母。当冀州平定之后,汉献帝刘协即位,即汉明帝。汉明帝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决定对南方进行南征。在这个过程中,甄氏被留于邺城。
  1. 甄氏的命运变迁
  • 文帝登基与赐死:汉明帝继位后不久,就下令将甄氏迎入邺城,并且因其美貌得到了皇帝的喜爱。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甄氏在后宫的地位逐渐下降,甚至开始产生了怨言。
  • 皇帝的愤怒及赐死:在一次宴会上,甄氏因失宠表现出不悦,甚至哭泣,试图以头触地以示哀怨。文帝见到后大怒,下令派人赐她毒酒而死,葬于邺城。
  1. 甄氏的遗赠与纪念
  • 追谥与墓地:明帝逝世后,有关机构奏请追谥其为“敬侯”,并特别为她的陵墓修建了寝庙。同时,还曾梦见甄氏,因此对她的待遇更加优厚。
  • 子孙继承爵位:甄氏的远房孙像继承了她的爵位。此外,她在魏国中也有很高的地位,例如她的儿子像被赐予虎贲中郎将的职位。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东汉末年宫廷中的恩怨情仇,也反映了古代皇室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和社会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