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叹曰:“此真孝妇也。”二十一年,太祖东征,武宣皇后、文帝及明帝、东乡公主皆从,时后以病留邺。二十二年九月,大军还,武宣皇后左右侍御见后颜色丰盈,怪问之曰:“后与二子别久,下流之情,不可为念,而后颜色更盛,何也?”后笑答之曰:“*(讳)**[叡]*等自随夫人,我当何忧!”后之贤明以礼自持如此。
注[二]魏书曰:有司奏建长秋宫,帝玺书迎后,诣行在所,后上表曰:“妾闻先代之兴,所以飨国久长,垂祚后嗣,无不由后妃焉。故必审选其人,以兴内教。令践阼之初,诚宜登进贤淑,统理六宫。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寝疾,敢守微志。”
玺书三至而后三让,言甚恳切。时盛暑,帝欲须秋凉乃更迎后。会后疾遂笃,夏六月丁卯,崩于邺。帝哀痛咨嗟,策赠皇后玺绶。臣松之以为春秋之义,内大恶讳,小恶不书。
诗句
嗟叹曰:“此真孝妇也。”二十一年,太祖东征,武宣皇后、文帝及明帝、东乡公主皆从,时后以病留邺。二十二年九月,大军还,武宣皇后左右侍御见后颜色丰盈,怪问之曰:“后与二子别久,下流之情,不可为念,而后颜色更盛,何也?”后笑答之曰:“*(讳)**[叡]*等自随夫人,我当何忧!”后之贤明以礼自持如此。
注[二]魏书曰:有司奏建长秋宫,帝玺书迎后,诣行在所,后上表曰:“妾闻先代之兴,所以飨国久长,垂祚后嗣,无不由后妃焉。故必审选其人,以兴内教。令践阼之初,诚宜登进贤淑,统理六宫。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寝疾,敢守微志。”
玺书三至而后三让,言甚恳切。时盛暑,帝欲须秋凉乃更迎后。会后疾遂笃,夏六月丁卯,崩于邺。帝哀痛咨嗟,策赠皇后玺绶。臣松之以为春秋之义,内大恶讳,小恶不书。
译文
曹操叹息道:“这真是孝顺的妇人啊。”二十年后,曹操率军东征,武宣皇后和文、明帝及东乡公主都跟随他,当时武宣皇后因病留在邺城。二十二年九月,大军回师时,武宣皇后左右的侍女看到皇后面带喜色,好奇地问他:“皇后和两个儿子分别已久,您心中的感情不能不考虑吧?但您的脸色却更红润,这是为什么呢?”皇后笑着回答说:“*(讳)**[叡]*等人都是跟着夫人一起来的,我有什么可担忧的呢!”皇后的贤惠明智以及礼节自持的态度就是这样。
注[二]《魏书》记载:有关官员上奏说应该建立长秋宫,皇帝用玺书迎接武宣皇后,让她到自己所在的行宫。皇后上书说:“我听说前代兴起的原因,是因为能长久地享受国家,使后代子孙得到福佑,没有一个不是靠后妃的。因此一定要仔细选择这些人,来兴盛内政。当皇上即位之初,确实应该选拔贤良淑德的人,统一管理后宫。我自己知道愚笨粗陋,不能胜任家务事,加上患病,就只好守住这个微小的志向了。”
皇帝三次下玺书,皇后再三推辞,言辞十分恳切。当时正值盛夏天气,皇帝想等到秋天凉爽再接回皇后。恰好皇后的病情加重,六月二十日,在邺城去世。皇上哀痛不已地叹息着,为她策封了皇后的印绶。臣松之认为根据《春秋》的原则,对于内宫的重大罪恶是不应当提及的,只有小的罪恶才不记录。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曹操对武宣皇后的深厚感情。武宣皇后是曹操的儿子曹丕的妻子,两人的关系在当时被广泛传颂为“金屋藏娇”。诗中通过对武宣皇后生病期间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她的智慧和坚强。同时,诗中透露出曹操对妻子的深深关爱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