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进军黎阳,遣颜良攻刘延于白马。沮授又谏绍:“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
绍不听。
太祖救延,与良战,破斩良。[一]绍渡河,壁延津南,使刘备、文丑挑战。太祖击破之,斩丑,再战,禽绍大将。绍军大震。[二]太祖还官渡。沮授又曰:“北兵数觽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宜徐持久,旷以日月。”绍不从。
连营稍前,逼官渡,合战,太祖军不利,复壁。绍为高橹,起土山,射营中,营中皆蒙楯,觽大惧。太祖乃为发石车,击绍楼,皆破,绍觽号曰霹雳车。[三]绍为地道,欲袭太祖营。
太祖辄于内为长堑以拒之,又遣奇兵袭击绍运车,大破之,尽焚其谷。太祖与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会绍遣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北迎运车,沮授说绍:“可遣将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断曹公之钞。”绍复不从。琼宿乌巢,去绍军四十里。太祖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候夜潜往攻琼。绍遣骑救之,败走。破琼等,悉斩之。太祖还,未至营,绍将高览、张合等率其觽降。绍觽大溃,绍与谭单骑退渡河。余觽伪降,尽坑之。[四]沮授不及绍渡,为人所执,诣太祖,[四]太祖厚待之。后谋还袁氏,见杀。
《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是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三国志》中的一篇,讲述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袁绍进军黎阳,派遣颜良攻打刘延于白马。沮授又劝谏袁绍:“颜良性格狭隘,虽勇猛也不能独自承担重任。” 但袁绍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太祖援救刘延,与颜良交战,击败并斩杀了颜良。[一] 袁绍渡河,在延津南岸筑壁,派刘备、文丑挑战。太祖击败他们,斩文丑,再次战斗,擒获袁绍大将。袁绍的军队大受震动。[二] 太祖还官渡。沮授又说:“北方士兵虽然众多但果敢不耐久战不如南方人擅长速战。南方谷物虽少但物资丰富胜过北方;南方作战的优势在于速战速决,而北方作战的优势在于持久防守。应该缓慢发展,以时日计算。” 绍不听。 [三] 连营稍前,逼近官渡,两军开始交战,太祖军队不利后退到壁垒中。袁绍设置高高的土山发射箭矢射击曹军的营寨,使曹军非常害怕。太祖于是制造了发石车向袁绍的高楼进行攻击,都将其击破。袁绍军队因土山和发石车的威力称之为“霹雳车”。[四] 袁绍设置地道计划偷袭太祖的营垒,太祖在内部挖深沟以抵抗。同时,太祖派出奇兵袭击袁绍的运粮车队,将之彻底摧毁,烧毁其谷物。曹操和袁绍相持日久,百姓疲惫且多有叛离响应袁绍。军队粮食匮乏。适逢袁绍派遣淳于琼等率领万余人前往北迎运粮队,沮授建议袁绍:“可派遣将领蒋奇另设一支部队于表,以切断曹公的粮道。” 但袁绍没有采纳这一计策。淳于琼率军宿营乌巢,距离袁绍大军约四十里。太祖于是留曹洪守卫,自带步马五千人夜袭淳于琼的营地。淳于琼派骑士救援,但遭到失败并被击败。淳于琼及其部下全部被歼灭。 [五] 太祖回营后尚未到达,袁绍的将领高览、张合等人率其部众投降。袁绍的军队全线崩溃,袁绍和谭单骑逃渡河口。余下部众假意投降,全部被坑杀。
注释:
献帝纪曰:卓谋废帝,会群臣于朝堂,议曰:“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为治。今皇帝闇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 董卓谋图废黜汉献帝,召集群臣在朝堂上商议说:“最重要的是天地之间的关系,其次是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治理国家的要素。现在皇帝愚昧昏庸,无法继承祖宗的事业,也无法担当国家的首领。”
2022年12月2日 · 《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原文及译文-注 [一]献帝纪曰:卓谋废帝,会群臣于朝堂,议曰:“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为治。今皇帝闇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 董卓谋图废黜汉献帝,召集群臣在朝堂上商议说:“最重要的是天地之间的关系,其次是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治理国家的要素。现在皇帝愚昧昏庸,无法继承祖宗的事业,也无法担当国家的首领。”
《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原文及译文以下是出guo编辑为您的《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原文及译文,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s://../guo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