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曰:“若卿妻子何?”宫曰:“宫闻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太祖未复言。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
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于初。
陈登者,字符龙,在广陵有威名。又掎角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
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默卧,使客卧下默.”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默之间邪?”表大笑。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一]注[一]先贤行状曰:登忠亮高爽,沉深有大略,少有扶世济民之志。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综。年二十五,举孝廉,除东阳长,养耆育孤,视民如伤。
以下是对《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中陈登相关章节的逐句解读,其中包括了诗句、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 诗句释义:“宫闻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
- 诗句原文:宫曰:“宫闻将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妻子之存否,亦在明公也。”
- 译文:宫说:“听说那些将要施行仁政于天下的人,不会断绝人的祭祀,我的妻子和儿子的生存与否,也在于您的英明决策。”
- 关键词解释:仁政(rèn zhèng),指统治者以仁义治理国家的政策。不绝人之祀,不中断祭祀仪式,表示尊重死者和家属的纪念活动。明公,对上级或尊贵人物的尊称。
- 赏析:宫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君主能否施行仁政的期望,同时也强调了他对自己及家人生存的依赖,体现了他对政治清明和社会稳定的重视。
- 译文对照:陈登字元龙。
- 译文对照:陈登的字是元龙。
- 注释:古代人有名字和字,字通常用于文书面交流,以示尊敬。
- 赏析:通过提供陈登的字“元龙”,可以进一步了解陈登的身份背景,有助于读者对陈登的个人特征和性格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译文对照:许汜者,字符龙,在广陵有威名。
- 译文对照:许汜,字元龙,在广陵有很高的声望。
- 注释:许汜,即许汜,字元龙,是三国时期吴郡富春人。广陵,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扬州一带,是许汜的故乡。
- 赏析:这段描述突出了许汜在广陵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也表明他在家乡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威望。
- 译文对照:又掎角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
- 译文对照:他帮助吕布作战有功,被加封为伏波将军。
- 注释:掎角,意为从旁协助,这里指的是辅助吕布作战。伏波将军,古代对高级将领的一种封号,源于汉武帝时期大将李广利的封号。
- 赏析:这段历史事件描述了陈登在历史上的成就和他与吕布的关系,展示了陈登的军事能力和在历史上的影响。同时,这也反映了三国时期战争环境下将领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 译文对照: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
- 译文对照:年三十九岁时去世。后来许汜与刘备在一起,刘表坐在荆州牧的位置上,刘表与刘备一起讨论天下的人才。
- 注释:荆州牧,古代地方官职之一,负责管理荆州地区的军事、民政等事务。刘表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曾担任这一职位。
- 赏析:这段描述展现了刘备与陈登之间的重要关系,同时也是刘表与刘备共同讨论天下人才的一个场景描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格局和个人命运交织的历史背景。
通过对《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中陈登章节的分析,不仅能够深入了解陈登的人物形象和他的历史事迹,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特点和人物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