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一]谢承后汉书曰:旻有干事才,达于从政,为汉良吏。初从徐州从事辟司徒府,除卢奴令,冀州举尤异,迁扬州刺史、丹杨太守。是时边方有警,羌、胡出寇,三府举能,迁旻匈奴中郎将。讨贼有功,征拜议郎,还京师。见太尉袁逢,逢问其西域诸国土地、风俗、人物、种数。旻具答言西域本三十六国,后分为五十五,稍散至百余国;其国大小,道里近远,人数多少,风俗燥湿,山川、草木、鸟兽、异物名种,不与中国同者,悉口陈其状,手画地形。
逢奇其才,叹息言:“虽班固作西域传,何以加此?”旻转拜长水校尉,终太原太守。
董卓杀帝,图危社稷,洪说超曰:“明府历世受恩,兄弟并据大郡,今王室将危,贼臣未枭,此诚天下义烈报恩暛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动枹鼓,可得二万人,以此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邈亦素有心,会于酸枣,邈谓超曰:“闻弟为郡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动任臧洪,洪者何人?”超曰:“洪才略智数优超,超甚爱之,海内奇士也。”邈即引见洪,与语大异之。致之于刘兖州公山、孔豫州公绪,皆与洪亲善。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
《三国志·魏书·吕布张邈臧洪传》是《三国志》中的一篇,讲述了东汉末年的政治和军事故事。本文将首先解读原文,接着提供译文,并结合原文进行逐句解释和赏析。
原文翻译:
谢承后汉书曰:旻有干事才,达于从政,为汉良吏。初从徐州从事辟司徒府,除卢奴令,冀州举尤异,迁扬州刺史、丹杨太守。是时边方有警,羌、胡出寇,三府举能,迁旻匈奴中郎将。讨贼有功,征拜议郎,还京师。见太尉袁逢,逢问其西域诸国土地、风俗、人物、种数。旻具答言西域本三十六国,后分为五十五,稍散至百余国;其国大小,道里近远,人数多少,风俗燥湿,山川、草木、鸟兽、异物名种,不与中国同者,悉口陈其状,手画地形。
译文:
谢承的《后汉书》记载:吕布具有处理政事的能力,擅长政治事务。他最初担任徐州的属吏,随后进入朝廷,在司徒府任职。后来,他被提拔为卢奴县的县令,并且在冀州被举贤任用,因为他的政绩显著,他被调任为扬州刺史和丹杨太守。当时边疆地区出现紧急情况,羌族、胡族人侵边境,三公部门推举才能出众的人,于是吕布被提升为匈奴中郎将。他在讨伐贼寇中立下战功,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返回首都。他见到太尉袁逢后,袁逢询问他对西域各国的土地、风俗、人物、种类等情况。吕布详尽地回答了西域原本有三十六个国家,后来分成五十五个,逐渐分散到一百多个国家的情况;他描述了这些国家的面积大小、距离远近、人口多少以及各自的风土人情、山川、草木、禽兽、特产等,没有与中国相同的部分,他都一一详细陈述,并且亲手画出地图。
逐句解释与赏析:
谢承后汉书曰: 这是引用自《后汉书》的开头,表明接下来的内容是根据《后汉书》来叙述的。
旻有干事才,达于从政,为汉良吏: 这句话描述了吕布具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并且在政治实践中表现出色,被认为是一位优秀的官员。
初从徐州从事辟司徒府: 吕布最初担任徐州的属吏,之后被推荐至朝廷。
除卢奴令,冀州举尤异: 吕布被任命为卢奴县令,并在冀州因为政绩突出而得到特别的认可。
迁扬州刺史、丹杨太守: 由于他在地方上的杰出表现,他被调任为扬州刺史和丹杨太守。
是时边方有警,羌、胡出寇: 这时边疆地区出现了紧急情况,羌族人和胡族人开始侵犯边境。
三府举能,迁旻匈奴中郎将: 因为边疆的危机,三公部门推举有才能的人,因此吕布被提升为匈奴中郎将,这是一个重要的职位。
讨贼有功,征拜议郎,还京师: 因为讨伐贼寇立下战功,吕布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然后返回京都。
见太尉袁逢,逢问其西域诸国土地、风俗、人物、种数: 吕布被邀请到太尉袁逢的家中,袁逢向他询问有关西域诸国的信息。
旻具答言西域本三十六国,后分为五十五,稍散至百余国; 吕布详细地回答了西域原本有三十六个国家,后来分裂成五十五个国家,并且逐渐分散到了一百多个国家的情况。
其国大小,道里近远,人数多少,风俗燥湿,山川、草木、鸟兽、异物名种,不与中国同者: 他还描述了这些国家的面积大小、距离远近、人口数量以及各自的风土人情、山川、草木、禽兽、特产等,没有与中国相同的部分。
悉口陈其状,手画地形: 他不仅口头陈述这些信息,而且还亲手绘制了地图。这表明吕布非常认真地记录和传达这些信息,以确保准确性。
这段文字通过吕布的经历展现了他的政治能力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行动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