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乃升□操盘歃血而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剪覆四海。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暞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

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人思致节。[一]顷之,诸军莫适先进,而食尽觽散。

注[一]臣松之案:于时此盟止有刘岱等五人而已。魏氏春秋横内刘表等数人,皆非事实。表保据江、汉,身未尝出境,何由得与洪同□而盟乎?

超遣洪诣大司马刘虞谋,值公孙瓒之难,至河间,遇幽、冀二州交兵,使命不达。

三国志 · 魏书 · 吕布张邈臧洪传    
    
洪乃升坛操盘歃血而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剪覆四海。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暞力,以致臣节,殒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人思致节。[一]顷之,诸军莫适先进,而食尽觽散。注[一]臣松之案:于时此盟止有刘岱等五人而已。魏氏春秋横内刘表等数人,皆非事实。表保据江、汉,身未尝出境,何由得与洪同□而盟乎?[5^]超遣洪诣大司马刘虞谋,值公孙瓒之难,至河间,遇幽、冀二州交兵,使命不达。    
    
译文:    
吕布在盟约上宣誓,表示对大汉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感。他说:“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剪覆四海。”他号召大家共同抵抗外侮,保卫国家安宁。    
    
注释:    
1. **洪乃升坛操盘歃血而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这里“洪”指的是臧洪,他站在盟坛上,手执酒杯,发誓要与诸侯共同对抗董卓的暴政。"皇纲失统"意味着朝廷已经失去了统治的权威。    
2. **贼臣董卓乘衅纵害**:指董卓趁机作乱,危害汉朝的统治。董卓作为东汉末年的权臣,曾一度掌握朝政大权,是导致政治动荡的罪魁祸首。    
3. **祸加至尊**:直接指向皇帝本人,表达了对皇帝的极度担忧和对董卓行为的愤怒。    
4. **虐流百姓**:指董卓滥杀无辜,残害百姓的行为。    
5. **大惧沦丧社稷**: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社稷"是指国家的根基和象征,这里的"沦丧"意味着国家可能面临灭亡的危险。    
6. **翦覆四海**:意为消灭四方的叛乱力量,即指董卓正在做的对四方的征战和屠杀行为。    
7. **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这里列举的是一些地方官员联合起来组织起抗贼的军队。他们代表了当时各地势力的联合,试图抵抗董卓的暴政。    
8. **齐心暞力**:齐心协力地奋斗。    
9. **致节**:表示忠贞不二,愿意为国捐躯。    
10. **殒首丧元**:牺牲生命。    
11. **必无二志**:表示决心坚定,决不二心。    
12. **有渝此盟,俾坠其命**:如果违背了这一誓言,将会危及生命。    
13. **无克遗育**:如果不能保全后代。    
14. **皇天后土,祖宗明灵**:这是一句古老的祈祷,祈求天地神灵保佑。    
15. **实皆鉴之**:这些都是值得人们铭记和反思的教训。    
    
赏析:    
    
本文是《三国志》中的一段重要叙述,记录了东汉末年著名武将吕布与其部将臧洪的盟誓。这段文字不仅展示了吕布的英勇气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政治局势的复杂性。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紧张氛围和人民面对外敌入侵时的无奈与反抗。同时,它也揭示了忠诚与背叛、正义与邪恶之间的较量。这段盟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后人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文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