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遂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兴兵围之,历年不下。绍令洪邑人陈琳书与洪,喻以祸福,责以恩义。洪答曰:隔阔相思,发于寤寐。幸相去步武之间耳,而以趣舍异规,不得相见,其为怆悢,可为心哉!

前日不遗,比辱雅贶,述叙祸福,公私切至。所以不即奉答者,既学薄才钝,不足塞诘;亦以吾子携负侧室,息肩主人,家在东州,仆为仇敌。以是事人,虽披中情,堕肝胆,犹身疏有罪,言甘见怪,方首尾不救,何能恤人?且以子之才,穷该典籍,岂将闇于大道,不达余趣哉!然犹复云云者,仆以是知足下之言,信不由衷,将以救祸也。

必欲算计长短,辩谘是非,是非之论,言满天下,陈之更不明,不言无所损。又言伤告绝之义,非吾所忍行也,是以捐弃纸笔,一无所答。亦冀遥忖其心,知其计定,不复渝变也。重获来命,援引古今,纷纭六纸,虽欲不言,焉得已哉!

诗句

  1. “超遂族灭。”:指吕布被曹操所杀,家族被消灭。
  2. “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张洪因此对袁绍怀恨在心,决定不再与他来往。
  3. “绍兴兵围之,历年不下。”:东汉末年,孙坚之子孙策进攻袁术时,袁术派遣大将张勋(字文烈)等率军抵抗,但被孙策击败。
  4. “绍令洪邑人陈琳书与洪,喻以祸福。”:袁绍让陈琳写信给张洪,向他说明利害关系。
  5. “隔阔相思,发于寤寐。”:张洪思念袁绍,日夜难安。
  6. “幸相去步武之间耳,而以趣舍异规,不得相见,其为怆悢,可为心哉!”:张洪认为他们距离虽然近,但因立场不同,无法相见,这种悲伤让他难以承受。
  7. “前日不遗,比辱雅贶,述叙祸福,公私切至。”:张洪之前未得到答复,现在袁绍送来书信,详细叙述了利害关系,并表示关心。
  8. “所以不即奉答者,既学薄才钝,不足塞诘;亦以吾子携负侧室,息肩主人,家在东州,仆为仇敌。以是事人,虽披中情,堕肝胆,犹身疏有罪,言甘见怪,方首尾不救,何能恤人?”:张洪之所以不回信,是因为自己的学问浅薄,才能有限,不足以应对;同时因为袁绍有其他家庭负担和责任,不能给予帮助。
  9. “且以子之才,穷该典籍,岂将闇于大道,不达余趣哉!”:即使张洪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文献,他也不会理解或通晓大道,也不会明白你的真正意图。
  10. “然犹复云云者,仆以是知足下之言,信不由衷,将以救祸也。”:尽管如此,张洪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认为这是袁绍的真实想法,目的是为了挽救自己的危机。
  11. “必欲算计长短,辩谘是非,是非之论,言满天下,陈之更不明,不言无所损。”:如果一定要计算双方的利益得失,讨论是非对错,那么这样的议论会传遍天下,即使不清楚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12. “又言伤告绝之义,非吾所忍行也,是以捐弃纸笔,一无所答。”:此外,袁绍还提到了要断绝联系的意义,这不符合张洪的想法,所以他选择放弃书写和回复。
  13. “亦冀遥忖其心,知其计定,不复渝变也。”:希望袁绍能思考清楚自己的计划是否已经确定,不要改变主意。
  14. “重获来命,援引古今,纷纭六纸。”:重新获得了书信,引用了许多历史和经典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15. “虽欲不言,焉得已哉!”:即使张洪想要不说话,也是做不到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