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至,或又谓谦曰:“足下轻辱三公,罪自己作,今蒙释宥,德莫厚矣;宜降志卑辞以谢之。”谦曰:“诺。”
又谓温曰:“陶恭祖今深自罪责,思在变革。谢天子礼毕,必诣公门。公宜见之,以慰其意。”时温于宫门见谦,谦仰曰:“谦自谢朝廷,岂为公邪?”温曰:“恭祖痴病尚未除邪?”遂为之置酒,待之如初。
注[四]谢承后汉书曰:昱年十三,母尝病,经涉三月。昱惨戚消瘠,至目不交睫,握粟出卜,祈祷泣血,乡党称其孝。就处士东莞綦毋君受公羊传,兼该髃业。至历年潜志,不窥园圃,亲簄希见其面。时入定省父母,须臾即还。高絜廉正,抱礼而立,清英俨恪,莫干其志;旌善以兴化,殚邪以矫俗。州郡请召,常称病不应。国相□谟、陈遵共召,不起;或兴盛怒,终不回意。举孝廉,除莒长,宣扬五教,政为国表。会黄巾作乱,陆梁五郡,郡县发兵,以为先办。徐州刺史巴只表功第一,当受迁赏,昱深以为耻,委官还家。徐州牧陶谦初辟别驾从事,辞疾逊遁。谦重令扬州从事会稽吴范宣旨,昱守意不移;欲威以刑罚,然后乃起。举茂才,迁广陵太守。贼笮融从临淮见讨,迸入郡界,昱将兵拒战,败绩见害。
《三国志·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中,公孙瓒的事迹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政治家、军事将领以及文化人的独特魅力和成就。下面将逐句进行翻译并提供必要的注释:
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诗句 | 译文 | 注释 |
---|---|---|
谦至,或又谓谦曰:“足下轻辱三公,罪自己作,今蒙释宥,德莫厚矣;宜降志卑辞以谢之。”谦曰:“诺。” | 当公孙瓒到来时,有人再次对公孙瓒说:“您轻视侮辱三公,自己的罪责自己承担,现在被宽恕了,恩惠多么深厚啊!应该降低姿态用谦卑的话语向他致谢。”公孙瓒回答说:“好的。” | 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即公孙瓒在遭受政治打击后,仍然保持谦逊,愿意放下身段,通过谦卑的语言来表达谢意,显示了他的胸怀和修养。 |
又谓温曰:“陶恭祖今深自罪责,思在变革。谢天子礼毕,必诣公门。公宜见之,以慰其意。”时温于宫门见谦,谦仰曰:“谦自谢朝廷,岂为公邪?”温曰:“恭祖痴病尚未除邪?”遂为之置酒,待之如初。 | 当陶谦向温致谢时,温在宫门接见了他,谦抬头看着温说:“我只是在感谢朝廷,为什么你在这里?”温回应道:“陶恭祖的痴病还没有痊愈吗?”随后他们一起设宴款待,让事情像原来一样继续发展。 | 这句话展示了陶谦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保持着高洁的人格和尊严,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困境而改变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而是坚持自己的信念。 |
注[4^]谢承后汉书曰:昱年十三,母尝病,经涉三月。昱惨戚消瘠,至目不交睫,握粟出卜,祈祷泣血,乡党称其孝。 | 这句话描述了曹操的早年生活,他的母亲曾经生病,持续了三个月,曹操因此非常悲伤,以至于他甚至不能直视别人的眼睛,只能用手捧米占卜,哭泣祈求神明保佑。这种孝顺的行为让他在乡亲们中间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 |
会黄巾作乱,陆梁五郡,郡县发兵,以为先办。徐州刺史巴只表功第一,当受迁赏,昱深以为耻,委官还家。徐州牧陶谦初辟别驾从事,辞疾逊遁。谦重令扬州从事会稽吴范宣旨,昱守意不移;欲威以刑罚,然后乃起。举茂才,迁广陵太守。贼笮融从临淮见讨,迸入郡界,昱将兵拒战,败绩见害。 | 这句话描述了黄巾起义爆发后,陶谦作为徐州刺史,面对这场混乱的战争,他坚决抵抗并取得了胜利。尽管他个人也付出了代价,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职责。 |
《三国志·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不仅记录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也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品质和智慧。通过对原文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公孙瓒等人在面对挑战时的勇气、智慧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