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涿鹿、阪泉、三苗之野有五帝之师,有扈、鬼方、商、奄四国有王者之伐,自古在昔,未有不扬威以弭乱,震武以止暴者也。臣前初以黄巾乱治,受策长驱,匪遑启处。虽宪章敕戒,奉宣威灵,敬行天诛,每伐辄克,然妖寇类觽,殊不畏死,父兄歼殪,子弟群起,治屯连兵,至今为患。若承命解甲,弱国自虚,释武备以资乱,损官威以益寇,今日兵罢,明日难必至,上忝朝廷宠授之本,下令群凶日月滋蔓,非所以强干弱枝遏恶止乱之务也。臣虽愚蔽,忠恕不昭,抱恩念报,所不忍行。辄勒部曲,申令警备。
出芟强寇,惟力是视,入宣德泽,躬奉职事,冀效微劳,以赎罪负。“又曰:”华夏沸扰,于今未弭,包茅不入,职贡多阙,寤寐忧叹,无日敢宁。诚思贡献必至,荐羞获通,然后销锋解甲,臣之愿也。臣前调谷百万斛,已在水次,辄敕兵韂送。“曹公得谦上事,知不罢兵。乃进攻彭城,多杀人民。谦引兵击之,青州刺史田楷亦以兵救谦。公引兵还。
诗句翻译
1 涿鹿、阪泉、三苗之野有五帝之师,有扈、鬼方、商、奄四国有王者之伐:
- “涿鹿”和“阪泉”是古代的地名,常指代战争的发生地,这里指的是多次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地方。
- “五帝”通常指的是华夏族群的创始人黄帝等五位帝王,这里的“五帝之师”可能是指黄帝等五帝的军队。
- “有扈”和“鬼方”、“商”与“奄”都是中国古代的一些部落或国家的名称,这些国家的君主发起了讨伐。
- “王者之伐”指的是这些国家的君王进行的征战。
译文
在涿鹿、阪泉、三苗之地发生了由五帝率领的战争,同时有扈国、鬼方、商国和奄国有君王发起了进攻。自古以来,没有不通过展现力量来平息动乱,通过武力来制止暴行的先例。
注释
赏析
这段文字反映了作者对军事行动的看法,他主张通过展示力量、武力来平定叛乱,而不仅仅是依赖和平方式。他认为,即使面对强敌,也应坚持到底,直到问题得到解决。此外,他对朝廷的不满以及对和平的期望也从他的诗句中透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