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太祖以粮少引军还。[一]兴平元年,复东征,略定琅邪、东海诸县。

谦恐,欲走归丹杨。会张邈叛迎吕布,太祖还击布。是岁,谦病死。[二]注[一]吴书曰: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诏曰:“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寇难未弭,或将吏不良,因缘讨捕,侵侮黎民,离害者觽;风声流闻,震荡城邑,丘墙惧于横暴,贞良化为髃恶,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今四民流移,托身他方,携白首于山野,弃稚子于沟壑,顾故乡而哀叹,向阡陌而流涕,饥厄困苦,亦已甚矣。虽悔往者之迷谬,思奉教于今日,然兵连觽结,锋镝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见系虏,是以阻兵屯据,欲止而不敢散也。诏书到,其各罢遣甲士,还亲农桑,惟留常员吏以供官署,慰示远近,咸使闻知。”谦被诏,乃上书曰:“臣闻怀远柔服,非德不集;克难平乱,非兵不济。

诗句:

  1. 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谦退守郯。
  2. 兴平元年,复东征,略定琅邪、东海诸县。
  3. 谦恐,欲走归丹杨。会张邈叛迎吕布,太祖还击布。是岁,谦病死。
    译文:
  4. 初平四年,曹操率军征讨公孙谦,攻克了十几座城池,在彭城发生了一场大战。公孙谦的军队战败逃走,死伤无数,泗水河因此不再流动。公孙谦撤退到郯邑坚守。
  5. 兴平元年,曹操再次向东征讨,平定了琅琊和东海等地的县城。
  6. 公孙谦感到恐惧,想逃回丹杨。此时,张邈背叛曹操迎接吕布,曹操回击张邈。同年,公孙谦病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曹操在战争中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从初平四年的征伐公孙谦,到兴平元年的东征,再到公孙谦病死的消息,诗人通过简洁的文字,展现了曹操在战争中的英勇和决心。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无辜生命的损失的深深担忧和同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