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谓度曰:“此汉宣帝冠石之祥,而里名与先君同。社主土地,明当有土地,而三公为辅也。”
度益喜。故河内太守李敏,郡中知名,恶度所为,恐为所害,乃将家属入于海。度大怒,掘其父頉,剖棺焚尸,诛其宗族。[二]分辽东郡为辽西中辽郡,置太守。越海收东莱诸县,置营州刺史。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追封父延为建义侯。立汉二祖庙,承制设□墠于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治兵,乘鸾路,九旒,旄头羽骑。太祖表度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度曰:“我王辽东,何永宁也!”藏印绶武库。度死,子康嗣位,以永宁乡侯封弟恭。
是岁建安九年也。
注[一]魏书曰:度语毅、仪:“谶书云孙登当为天子,太守姓公孙,字升济,升即登也。”
注[二]晋阳秋曰:敏子追求敏,出塞,越二十余年不娶。州里徐邈责之曰:“不孝莫大于无后,何可终身不娶乎!”乃娶妻,生子胤而遣妻,常如居丧之礼,不胜忧,数年而卒。胤生不识父母,及有识,蔬食哀戚亦如三年之丧。以祖父不知存亡,设主奉之。
孙登之谶
或谓度曰:“此汉宣帝冠石之祥,而里名与先君同。社主土地,明当有土地,而三公为辅也。”度益喜。故河内太守李敏,郡中知名,恶度所为,恐为所害,乃将家属入于海。度大怒,掘其父頉,剖棺焚尸,诛其宗族。[二]分辽东郡为辽西中辽郡,置太守。越海收东莱诸县,置营州刺史。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追封父延为建义侯。立汉二祖庙,承制设墠于襄平城南,郊祀天地,藉田,治兵,乘鸾路,九旒,旄头羽骑。太祖表度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度曰:“我王辽东,何永宁也!”藏印绶武库。度死,子康嗣位,以永宁乡侯封弟恭。是岁建安九年也。
注[一]魏书曰:度语毅、仪:“谶书云孙登当为天子,太守姓公孙,字升济,升即登也。”
注[二]晋阳秋曰:敏子追求敏,出塞,越二十余年不娶。州里徐邈责之曰:“不孝莫大于无后,何可终身不娶乎!”乃娶妻,生子胤而遣妻,常如居丧之礼,不胜忧,数年而卒。胤生不识父母,及有识,蔬食哀戚亦如三年之丧。以祖父不知存亡,设主奉之。
译文:有人告诉公孙度:“这是汉朝宣帝的冠石吉兆,而且你的里名和先君相同,主管土地的社神,表明将会有土地,而且您担任三公的辅佐官。”公孙度非常高兴。所以河内太守李敏,郡中有名望,厌恶公孙度的所作所为,担心他的危害,于是带家属逃到海上。公孙度大发脾气,挖掘他父亲的尸体,剖开棺材焚烧尸骸,诛杀他的宗族。把辽东郡分为辽西中辽郡,设置太守。越过大海收集东莱各县,设立营州刺史。自己称王为辽东侯、平州牧,追封父亲公孙延为建义侯。建立汉二祖庙,在襄平城南承制设立祭坛、祭祀天地、耕地、练兵、乘坐鸾车,车饰装饰为九旒,旗杆顶部装饰旄头羽骑。太祖上表给公孙度,任命他为武威将军,封为永宁乡侯。公孙度说:“我在辽东称王,为何要称永宁呢?”就把官印收藏在武库中。公孙度去世之后,儿子公孙康继位,以永宁乡侯封号封弟弟公孙恭。这一年是建安九年。
注释:[1] 光和中,凉州贼起,发幽州突骑三千人,假瓒都督行事传,使将之。 军到蓟中,渔阳张纯诱辽西乌丸丘力居等叛,劫略蓟中,自号将军, [二]略吏民攻右北平、辽西属国诸城,所至残破。 瓒将
赏析:
《三国志》作为一部历史典籍,记录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以及社会变迁。本文摘录自《三国志·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描述了公孙度(字伯珪,辽西令支人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政治、军事上的成就及争议。通过分析文本,我们可以看到公孙度的性格特点、行为决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公孙度以其才智和政治手腕在乱世中崭露头角,特别是在被提升为幽州突骑的临时都督后,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然而,他的野心和对权力的追求也导致了一系列的事件和家族悲剧。例如,他对李敏的不满引发了对其家族的报复和屠杀;他的儿子们继承王位后,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对父亲的纪念和对先祖的尊崇。
尽管公孙度的行为带来了一定的正面影响,比如维护了地方的稳定和尊重祖先,但他的决策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争议。这种矛盾的两面性使得公孙度的形象复杂而立体,既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位因过于自信和冲动而走向灭亡的君主。
通过对《三国志》中的这一片段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历史的多面性。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权力和机遇时,保持冷静和理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