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其官,徙勃海。时又有程银、侯选、李堪,皆河东人也,兴平之乱,各有觽千余家。

建安十六年,并与马超合。超破走,堪临陈死。银、选南入汉中,汉中破,诣太祖降,皆复官爵。

评曰:公孙瓒保京,坐待夷灭。度残暴而不节,渊仍业以载凶,只足覆其族也。陶谦昏乱而忧死,张杨授首于臣下,皆拥据州郡,曾匹夫之不若,固无可论者也。燕、绣、鲁舍群盗,列功臣,去危亡,保宗祀,则于彼为愈焉。

【原诗】

公孙瓒保京,坐待夷灭。度残暴而不节,渊仍业以载凶,只足覆其族也。陶谦昏乱而忧死,张杨授首于臣下,皆拥据州郡,曾匹夫之不若,固无可论者也。燕、绣、鲁舍群盗,列功臣,去危亡,保宗祀,则于彼为愈焉。

【译文】
公孙瓒在京城固守,最终等待被消灭。他过于残暴而不节制,孔融依然继承他的事业并且招致祸患,只是足以覆灭他的家族罢了。陶谦因昏庸而忧虑而死,张杨被臣子所杀,他们各自占据州郡,比起普通人来并不逊色,当然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了。燕国、楚国、鲁国的盗贼舍弃众贼,位列功臣,远离了危难和灭亡,保全了宗族的祭祀,这样的做法比他们更好呢。

【注释】

  1. 公孙瓒:字伯圭,幽州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汉末群雄中势力最强者之一,与袁绍、曹操等争夺天下。建安五年被袁术击败后投降孙策,又败于刘备后降曹。死后封武乡侯。
  2. 度:(通“渡”,度过)渡过。
  3. 残暴:指凶狠暴虐,残酷无情。
  4. 节:节制,约束。
  5. 渊:指孔融。孔融性格刚直,好发议论,但为人清正廉洁。官渡之战后,曹操任用孔融为北海相。孔融为人宽厚,善于接纳人才,对士人十分尊重。曹操征伐徐州,孔融曾劝阻曹操。孔融性格刚直不阿,多次与曹操发生冲突,后被曹操杀害。
  6. 忧死:忧虑而死。
  7. 张杨:张燕的侄子,三国时期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元192年被曹操所灭。
  8. 列功臣:指名列功勋之人。
  9. 燕:指燕国。战国时燕国地处北方,是中原各国的边陲。战国七雄之一。
  10. 绣:指楚国。楚国地盘广大,是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
  11. 鲁:指鲁国。鲁国地处东方,是周朝的诸侯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历史人物评价诗,作者通过回顾历史人物公孙瓒、孔融、陶谦、张杨等人的经历,表达了对这些人的不同评价。诗人认为公孙瓒虽然保住了京城不被消灭,但他过于残暴而不节制,最终只能导致家族覆灭。孔融虽然继承了他的事业并且招致祸患,但比起普通人来并不逊色,因此不值得指责。燕、楚、鲁的盗贼舍弃众贼,位列功臣,远离了危难和灭亡,保全了宗族的祭祀,这样的行为是最好的选择。总的来说,诗人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展现了他们对不同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看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