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既定,从围壶关。太祖令曰:“城拔,皆坑之。”连月不下。仁言于太祖曰:“围城必示之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将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引日久。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太祖从之,城降。于是录仁前后功,封都亭侯。
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去贼百余步,迫沟。矫等以为仁当住沟上,为金形势也,仁径渡沟直前,冲入贼围,金等乃得解。余众未尽出,仁复直还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数人,贼众乃退。矫等初见仁出,皆惧。及见仁还,乃叹曰:“将军真天人也!”三军服其勇。太祖益壮之,转封安平亭侯。
河北既定,从围壶关。太祖令曰:“城拔,皆坑之。”连月不下。仁言于太祖曰:“围城必示之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将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引日久;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太祖从之,城降。
赏析:
这段历史记载了曹操麾下的将领荀彧(字文若)在与敌军对峙时的智谋表现。荀彧在面对敌军压力时提出的“围城必示之活门”的策略,体现了他在军事上的智慧和战略眼光。他认为在围攻坚固之城时,如果强行攻城,不仅会伤害士兵,还会让守军因为长时间的坚守而士气低落。因此,他提出可以通过设置“活门”,即允许守军在特定条件下撤离或投降,以此来打开一条生路,使守军不至于完全绝望。这样的策略有效地缓解了攻城带来的巨大压力,也避免了无谓的伤亡。
在曹操采纳荀彧的建议后,敌军果然在压力之下选择了投降,这充分证明了荀彧“围城必示之活门”策略的正确性和实用性。此外,荀彧的这一策略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军事经验和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