涣言曰:“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夫然,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生。自大乱以来十数年矣,民之欲安,甚于倒悬,然而暴乱末息者,何也?意者政失其道欤!涣闻明君善于救世,故世乱则齐之以义,时伪则镇之以朴;世异事变,治国不同,不可不察也。夫制度损益,此古今之不必同者也。
若夫兼爱天下而反之于正,虽以武平乱而济之以德,诚百王不易之道也。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内赖公,得免于危亡之祸,然而民未知义,其惟公所以训之,则天下幸甚!“大祖深纳焉。拜为沛南部都尉。
是时,新募民开屯田,民不乐,多逃亡。涣白太祖曰:“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宜顺其意,乐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强。”太祖从之,百姓大悦。
【诗句】
涣言曰:“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夫然,故可与之死而可与之生。”
【译文】
袁涣说:“兵器是凶险的工具,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它。要用道义来激励士兵,以仁义来号召他们;同时安抚百姓,消除他们的祸患。这样做,才能让他们愿意为你去死、为你而生。自从大乱以来十多年了,百姓们渴望安定的心情,比倒悬还要迫切,但为什么还没有平息暴政呢?或许是因为政治上出了差错吧!我听说明君善于治理国家,因此当世局混乱的时候就用道德来整顿,时局虚假时就用简朴来镇住;世易时移,治国之道也不同,所以必须要仔细体察啊。制度的损益,这是古今不能相同的地方。
若夫兼爱天下而反之于正,虽以武平乱而济之以德,诚百王不易之道也。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内赖公,得免于危亡之祸,然而民未知义,其惟公所以训之,则天下幸甚!”
【赏析】
袁涣在这句话中表达了他对治国理念的理解和对民众的关爱。他认为,武器虽然是凶恶之物,但在必要时刻才会被使用,而应该用道义来激励士兵,用仁义来号召民众。同时,要安抚百姓,消除他们的疾苦。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体现了他的治国理念和对民众的关心。他主张“兼爱天下而反之于正”,即要兼爱天下人,然后回归正道。他认为,即使用武力去平定乱世也要用德义来辅助,这是符合历史规律的。他也提醒曹操,现在之所以失去民心,是因为没有教导民众明白道理,希望曹操能够继续教育人民,这样人民就会更加感激并支持他了。
【注释】
涣:袁涣 ,字景初,东汉末年人物,官至沛南都尉。
大祖:指曹操,字孟德。
新募民开屯田:招募的新兵从事屯田耕作。
易以顺行:容易顺应形势。
难于逆动:困难在于改变现状。
深纳焉:深深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沛南部都尉:沛县南部地区的官员。
是时:当时。
太祖:指曹操。
百姓大悦:百姓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