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为梁相。涣每敕诸县:“务存鳏寡高年,表异孝子贞妇。常谈曰:”世治则礼详,世乱则礼简‘,全在斟酌之间耳。方今虽扰攘,难以礼化,然在吾所以为之。“为政祟教训,恕思而后行,外温柔而内能断。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后征为谏仪大夫、丞相军祭酒。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乏则取之于人,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
魏国初建,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涣言于太祖曰:“今天下大难已除,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使海内斐然向风,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太祖善其言。时有传刘备死者,群臣皆贺。涣以尝为备举吏,独不贺。居官数年卒,太祖为之流涕,赐谷二千斛,一教“以太仓谷千斛赐郎中令之家,”—教“以垣下谷千斛与曜卿家”,外不解其意。教曰:“以太仓谷者,官法也。
诗句
- 迁为梁相:晋升为梁国的丞相。
- 涣每敕诸县:袁涣经常告诫各县官员。
- 务存鳏寡高年:务必保护鳏寡孤独和年老的人。
- 表异孝子贞妇:表彰那些孝道和忠贞的妇女。
- 方今虽扰攘,难以礼化:尽管当前局势动荡不安,但用礼仪教化难以奏效。
- 然在吾所以为之:然而这正是我努力的方向。
- 治祟教训,恕思而后行:致力于教育,以宽恕的心态去实践。
- 外温柔而内能断:表面上温和,内心却能够果断处理问题。
- 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因疾病辞去官职,百姓思念他。
- 后征为谏仪大夫、丞相军祭酒:后来被征召为谏议大夫、丞相军祭酒。
- 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他前后得到的赏赐很多,都全部分给了别人。
- 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家里没有储存财物,也从不关心财产。
- 乏则取之于人:缺少时从别人那里获取。
- 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他不追求表面的清廉,但在当时人们还是佩服他的清廉。
- 魏国初建,为郎中令:魏国刚建立时,担任郎中令。
- 行御史大夫事:负责执行御史大夫的职责。
- 涣言于太祖曰:袁涣向曹操进言。
- 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他认为应该大规模收集文献资料,阐明古代圣贤的教育理念,以此来影响民众的思想。
- 使海内斐然向风:使国内的人们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感召。
- 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那么远方的人如果不归顺的话,也可以用文德来使他们归顺。
译文
- 袁涣被任命为梁相,他总是告诫下属保护鳏寡孤独和年迈的人。
- 袁涣经常对各县官员发表言论,认为现在国家虽然面临困难,但用礼仪教化还不足以解决问题。
- 袁涣在朝廷任职多年后去世,曹操为他流下了眼泪,并赐予他粮食两千斛。同时,曹操还特别嘱咐“将太仓谷一千斛赠予郎中令家中”。
注释
- 迁为梁相:任命袁涣为梁国丞相。
- 涣每敕诸县:袁涣经常告诫各县官员。
- 务存鳏寡高年:要尽力保存鳏寡孤独以及年老的人。
- 表异孝子贞妇:表彰那些有孝心和忠贞品质的妇女。
- 方今虽扰攘,难以礼化:虽然目前局势动荡不安,但用礼仪教化仍然无法奏效。
- 然在吾所以为之:然而这正是我致力去做的方向。
- 治祟教训,恕思而后行:致力于教育,以宽恕的心态去实践。
- 外温柔而内能断:外表温柔而内心坚定果断。
- 以病去官,百姓思之:因生病辞去官职,百姓怀念他。
- 后征为谏仪大夫、丞相军祭酒:后来被征召为谏议大夫、丞相军祭酒。
- 前后得赐甚多,皆散尽之:他前后得到的赏赐非常多,都全部分给了别人。
- 家无所储,终不问产业:家里没有储存财物,也从不关注财产。
- 乏则取之于人:缺少时从别人那里获取。
- 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他不追求表面的清廉,但在当时人们还是佩服他的清廉。
- 魏国初建,为郎中令:魏国刚建立时,担任郎中令。
- 行御史大夫事:负责执行御史大夫的职责。
- 涣言于太祖曰:袁涣向曹操进言。
- 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他认为应该大规模收集文献资料,阐明古代圣贤的教育理念,以此来影响民众的思想。
- 使海内斐然向风:让国内的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感召。
- 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那么远方的人如果不归顺的话,也可以用文德来使他们归顺。
赏析
这首诗是一篇关于袁涣政治理念和人格魅力的历史记录。袁涣作为三国时期魏国初期的重要人物,他的政治理念强调了礼仪教化的重要性,并倡导通过文化教育来改善社会风气,提升国家的治理水平。他的行为举止展现了儒家士大夫的道德标准和责任感,同时也体现了他在政治实践中的实用主义。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袁涣本人的高尚品德和政治智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